• 45阅读
  • 0回复

外界扶助与激发内在活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走向共同富裕笔谈

  外界扶助与激发内在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郝时远
几十年来,国家为使鄂温克族猎民结束游猎山林、迁徙不定的原始生活,倾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心力,使这部分在进入新中国门槛时仍处于原始氏族公社末期社会发展阶段、疾疫流行、人口濒临灭绝的鄂温克族猎民在走向定居生活中实现了跨越历史时空的发展。猎民在定居点享受着免费住房、医疗、就学的待遇,供给式的生产生活扶助长期延续。对于一个不足200人的“微型群体”来说,在我们12亿人口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中受到如此的关怀和照顾,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体现了新中国人权保障的真实性。
应当指出的是,民族地区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而猎民群体虽然享有供给式的生活保障,但却未能实现生产的发展。生产发展是使国家的生活照顾发挥稳定效益的内在保证。为什么我国部分猎民仍旧与定居生活无缘?为什么国家为猎民营地提供的活动板房、帐篷、发电机无法稳定使用并融于他们的生活?关键是他们所赖以生存的驯鹿业生产没有得到科学的改造。驯鹿是猎民的生产资料,驯鹿业延续传统的生产方式,猎民就无法享受定居点的福泽。当我们忽视对驯鹿业进行改造而力图用活动板房、帐篷取代“仙人柱”时,却没有意识到“仙人柱”在适应传统驯鹿生产方式、便于游猎迁徙方面的合理性。当我们在现代教育开发中力求与内地统一时,却忽视了对猎民普遍具有绘画、剪贴、雕刻等艺术天赋的开发。
取代不如改造,对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变革并不意味着放弃历史形成的因地制宜的生产方式,而是需要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来改造和发展传统的生产。“发展是个硬道理”,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扶持和发达地区的帮助,但是更离不开自身的发展活力。外力的支援与扶助只有激发出内部的发展活力才能取得稳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力的支援与扶助只有符合地区实际和民族特点才能激发出内部的发展活力。这种活力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主创精神,这是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内在依据。
鄂温克族猎民群体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从他们的社会变迁过程和现实发展困境中,却不难得出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