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土能生金——农民衡满囤和他的致富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3
第4版(要闻)
专栏:凡人新事

  土能生金
——农民衡满囤和他的致富经
本报记者刘亮明
农民衡满囤是个“人物”,在内蒙古临河市的三乡五里,只要说起他的名字,大人小孩没有不跷大拇指的。
他今年60岁,说起话来谈笑风生,走起路来呼呼带风。每天眼一睁,不是田里,便是家里,不停地忙乎。问他哪来这么大精神头,他朗声一笑:“咱庄户人日子过得这么红火,这么有奔头,精神能不抖起来吗?”
他有6个孩子,五男一女,都已成家。儿子们虽独立门户,但大家小家共老少21口人,仍是一个致富单位。这都是衡满囤这位“老掌柜”的主意,为的是既拢住众人的力量做大事,又不让每个人偷懒吃靠饭。
他和五个儿子每家都住着100多平方米的青砖红瓦大正房,敞亮、气派。每个家里陈设的家具都很“现代”,电话是程控直拨的,彩电是大平面直角的,冰箱是大冷冻的,沙发是真皮的。“价钱算起来,大概都有两万元上下吧。”衡满囤说。
1980年前,衡满囤的总家产还不足4万元,而现在已超过100万元。“这都是从田里长出来的。”他毫不含糊地说。他认定,土地是农民致富的根本。“政策、科技加勤奋,黄土就能变成金”,这是他总结的“致富经”。
为了让记者信服,他讲了他家的致富史。
80年代前,他家是地道的贫困户,家大人多,缺吃少穿,住的是破旧的土屋。1982年,他家分了54亩责任田,后来,又把周围的26亩盐碱荒滩开垦成良田。从此,一家老少就把汗水都泼洒在田里。耕作上年年都有新套套。只要是种田的科技,不论是化肥、良种、地膜,还是分层播种、带田套种,他用得最积极认真。他说:“科学这东西不能不信。”土地和科技没有亏待他,给他的粮多了,钱也多了,从几千到几万,不断地往上长。因为有了充足的饲草料,他又开始养猪养羊。每年又是上万元的收入。
几年工夫,衡满囤的穷帽子扔了,家底壮了。这时,他家又搞起了客运。随着田里收的、跑车挣的逐年增多,他的客运“中巴”从1台增到6台;他田里用的黄牛、木耧换成了铁牛、播种机……
衡满囤从田里蹚出的致富路子越走越宽。用他的话来说,是从“农业这棵根本大树上又抽出养殖业、客运业两大枝条”。这还不算,今年他又有新计划,准备建一座面粉加工厂,把农业和加工业配起套来。
说到去年全家的总收入,老衡掐着指头给记者粗粗算了一下:60亩果粮套种,产粮1.5万多公斤,收入近2.3万元;已挂果的30亩果树,产果1.6万公斤,收入2万多元;油料、甜菜收入3000多元;卖了10只羊、5头猪,收入6000多元;客运收入16万元。“田里的东西也不太好算清楚,反正是不少。”他笑嘻嘻地说。
衡满囤富了,但他没忘记邻里乡亲。他曾多次给村小学捐款,“表达一个老农的心意”;他的车被誉为“雷锋车”,只要乡亲们急需,他就派去帮忙;他的“致富经”对乡亲们从不保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