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4
第9版(理论)
专栏:

  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扈远仁唐永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是当前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对此问题,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社会上亦仁智各见,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基础,物质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根据经典作家的观点,现实的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须有一定的物质生活,使饮食、穿着、居住、交通、医疗等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繁衍后代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从事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属于精神文明范畴的活动。显然,离开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而侈谈精神文明,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目的就在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因为,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资源才会得到更合理的配置,集体和个人的聪明才智、积极性和创造性才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随着物质财富的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物质是基础,人民的物质生活好起来,文化水平提高了,精神面貌才会有大变化。事实也雄辩地证明这一点:福建三明等城市,由于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使人民生活的物质水平显著提高,在物质财富的满足中,人们自觉地美化城市,提高自身的文化科技素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力发展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市场经济,客观上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它将促使人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提高科学文化素养,进而促进精神文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起巨大的反作用,而且保证它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文化建设(教育、科学、文化等)和思想建设(理想、道德、纪律等)两大方面,它是迄今人类社会最高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市场经济需要精神文明。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总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的力量,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丰富多采、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是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有效途径;高尚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自觉的法制意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的保证;普及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前提;共产主义的思想、理论、信念、道德、纪律等,是推动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的生产力有较大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党风和社会风气也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情况,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显然,小平同志讲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经济要搞成功,而且人民的理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和国家的风气都要搞好。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不可能真正建成。只有始终不渝地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用高尚的情操塑造党员和人民群众,清除腐败现象,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净化精神环境,坚决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才能使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在本质上应当是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越是发展市场经济,越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那种认为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可以忽视或削弱精神文明建设的看法,既是对市场经济原则的破坏,也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损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