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从一家人看一个时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4
第10版(文艺评论)
专栏:新作短评

  从一家人看一个时代
马识途
《秦吴芳一家》是想通过四川中部一个中产之家的衰落破产,一家老小的命运沉浮,来反映二三十年代的四川景象,向读者呈现一幅那时的四川军阀混战,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是如何被推向革命的,一个最为本份的中产之家如何也弄得破产,一家老小被迫走向革命的图画。这在那时的四川,是一幅比较典型的图画,很多死去的和现在还活着的革命家,就是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走向革命的。要了解四川的革命斗争历史,这一个革命始发阶段的景象,是不可不知道的。现在这方面的研究著作出版了一些,然而用小说来作形象的描绘,却几乎没有看到。特别是用形象来描绘出身中产之家的小知识分子如何在民不聊生、家道中落中被迫走上革命道路,从一般好人变成觉醒者,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这在那时革命初始阶段,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陈文同志用他晚年的主要精力,从事革命传统故事《秦吴芳一家》的创作,他以朴实无华的文笔,平淡无奇的故事,刻画了几个不同命运的人物。第一个就是秦吴芳,她是一个规矩不过的家庭主妇,在尝够人世的辛酸后,还想异地避祸,买点田地过安稳日子,然而历史不容她,把她推向革命的大潮,这使我想起高尔基的《母亲》里的那位母亲。另外一个人物就是秦永寿,他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一个军阀部队里爬到团长的地位,他治军严格,与士兵同甘苦,为人正派,乐于助人,关心人民疾苦,却并不知道什么革命。然而他终于在生活的教育中逐步觉醒起来,走向了革命。他的弟弟秦永年,可以说是极偶然地被推向革命的,他作为一个军阀部队的军需官,在打红军的内战战场上被俘,受到了红军的教育,回到乡里,想办好事办不成,倒被逼得投向革命。秦吴芳的侄儿秦永侠,是从一个爱国学生受到地下党的教育,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这是那时乡村小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普遍道路。他家还有一个叫秦永纪的,也是在学生运动中成为共青团员,然而被捕后动摇自首,后来却又反供,进了反省院,这是那时革命动摇分子的一般下场。最坏的是他们之中在学生运动中的风云人物,在党内也是最激进的“左”派人物周亚夫,后来却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从一个革命家堕落为一个叛徒,以悲惨的结局告终。这种人物也是那时相当典型的人物,从极左走到极右。而他的妹妹周亚君,一个最平凡的女学生,却成为最坚定的共产党员。总之秦吴芳一家人和他们相关的一些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人生道路,都接受命运的挑战,走到自己的归宿地。还有一个人物叫郑奇鹤的,从本质上说,他是一个军阀,却在这样那样的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偏偏倒向了革命阵营,这在那时也是的确有的……
作家在他的初稿上,是用平淡的笔触,委婉有致地叙述他的故事,于平淡中见真情。这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的特点。然而我以为他不大注意典型的人物要放在典型的环境中,放在生动的情节和感人的细节中,加以刻绘,才能更突出其典型性,真正达到除细节的真实外,达到典型的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有时描写不足,想用太多的叙述甚至议论来刻画人物,文字累赘,成为败笔。后来他经过几番修改删削,人物有所深化,文字有所减省,然而就是在定稿中,也还有某些陈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