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白节岛上一愚公——访宁波海监局航标工叶中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5
第1版(要闻)
专栏:访读者想知的地方

  白节岛上一愚公
——访宁波海监局航标工叶中央
本报记者范伟国
在波涛浩淼的东海,有一位航标工默默无闻地守了37年灯塔。他叫叶中央,是宁波海上安全监督局镇海航标区白节灯塔主任。
叶中央年近半百,然而那一头花白头发,那黧黑色脸上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无言地诉说着守灯人的艰辛。
灯塔在面积不到半平方公里的白节岛上,小岛离陆地近60海里。记者那天专程前去采访,清晨从宁波出发,车、船换了四次,在风浪中颠簸了十多个小时,才在暮色之中靠小舢舨候潮上了小岛。
白节岛孤悬海中,位置十分重要。所在的白节峡,是东南沿海船舶北上南下的要冲,也是汛期渔船密集的海域。然而,暗礁密布,风大流急,在这里曾有两艘大客轮触礁沉没,渔民翻船葬身的不计其数,令经验丰富的航海人员也望而生畏。于是,白节岛上立起了一座灯塔。可谁知道为守灯塔,叶家有3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四代人献出了如火的青春……
叶中央的爷爷叶来荣渔家出身,在清朝光绪年间就上白节岛看灯了。
叶中央的父亲叶阿岳,是叶家的第二代航标工。叶中央5岁时,强台风袭击小岛,阿岳师傅在查灯时,被无情的风浪吞没,家里留下妻儿四人。
打从那时起,叶中央就跟着爷爷上了白节岛。1959年,他19岁,正式顶了爷爷的职,开始了叶家第三代守灯人的生涯。
最刻骨难忘的是1971年春节前夕。整整一年没有离岛、本该休假的老叶,却让别的航标工回家过年,叫爱人带孩子来岛上。
一天,两天,……船,终于来了,但只有船老大。载人的小舢舨,在半途中被风浪吞没,年仅28岁的爱妻和小女被巨浪卷入海中,只有大女儿幸免于难。老叶至今仍负疚地说:“我要是去接一下就好了。自己在,总可以拉上一把吧!”
当时,叶中央完全有理由调离小岛,结束海岛孤寂的生活。但他却将小孩托付给岳母,留在了白节岛。
1984年,叶中央说服老母,又把独生子叶静虎送上了白节岛。作为叶氏家族第四代的守灯人,小叶十分争气,1991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守灯,叶中央付出了亲情和几乎毕生的精力……
丧妻后的叶中央义无反顾地守在白节岛上。他的忠厚执著,打动了岱山县信用社姑娘曹秀恩的心。1975年,曹秀恩不顾家人的反对,与叶中央结了婚,却同时也和孤寂结上了伴。平时,叶中央来去匆匆,一两个月的休假常常是没住上几天就拔脚走人。
前年7月曹秀恩因患晚期肠癌,到上海中山医院施行手术。这时,交通部刚好在镇海航标区检查灯塔保养,叶中央没等妻子刀口愈合,就返回了白节岛。
长期的海岛生活,严重地损害着老叶的健康。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椎病都上了身。一个寒冷的冬日,叶中央突发高烧40摄氏度,昏迷不醒。当时岛上还没有装高频电话,职工们只好点燃篝火呼救。驻嵊泗部队派了高速快艇援救,尖头的艇身怎么也靠不上岸,只好又回去拖了一条小木船来,几个青工不顾危险跳进海水中抓住船帮,将他抬上了船。幸亏送得及时,老叶才捡了一条命。
“处境岑寂,与世隔绝。一灯孤悬,四周幽暗。海风挟势以狂吼,怒潮排空而袭击。”《中国沿海灯塔志》的这段文字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航标工所处的特殊环境。
台风一刮,灯塔就进入了临战状态。老叶常常带头整夜值班。入夜,要开灯了,他带着航标工在腰间捆上“保险绳”,贴着地面匍匐前进。短短的20来米就要爬上10多分钟,稍有松懈,就会刮下海去。
航标区补给船一个月来一次,一有大风船就靠不上,缺菜断粮倒成了常有的事了。今年春节过后,连续刮了好几天大风。菜吃光了,老叶他们只能挖野葱下饭。
长期生活在孤岛,吃水、用水就是一大难题。岛上吃的是汇集在蓄水池中的雨水,这水缺矿物质,又长期蓄存,吃久了极易引发疾病。有时要靠一两脸盆的水坚持半个月。
“说实在的,岛上又苦又冷清,谁愿意多呆!但灯熄了,船撞了怎么办?看灯塔,也是渔民兄弟的托付。既然上了岛,航标就是生命,就要坚持下来,这才是好汉!”不善言谈的老叶向记者讲述这番肺腑之言。
英雄,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是在一瞬间出现的。其实许多英雄的业绩却如愚公移山,通过时间的堆积方显出其难能可贵。叶中央就是这样一位“海上愚公”。党和政府是不会忘记航标工的贡献,1988年,叶中央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他光荣地成为全国劳动模范;去年,又应邀进京参加国庆观礼。
每当入夜,祖国的万里海疆有多少航标灯在闪亮!这璀璨夺目的航标灯,不正是航标工熊熊燃烧的生命火花么!
(附图片)
压题照片:詹雄勇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