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电影艺术100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5
第7版(国际)
专栏:连载

  电影艺术100年
郑园园
四、法美电影“百年战争”
法美两个电影大国从电影业产生之时,就开始争夺市场。1897年,爱迪生聘律师打了一场“电影专利权战”,垄断了美国的电影生产。他曾大量地复制法国影片,声言这是回收发明专利费。法美电影战从此揭开序幕。这场“战争”绵延百年而不绝,至今还是法美冲突的一个根源。
法国及欧洲国家在二战前普遍实行影片进口配额制,将它作为抵御好莱坞“入侵”的法宝。二战后,美国以“解放者”自居,要求法国有所回报,一个具体要求就是放宽对美国片的进口配额。1946年,两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了“勃鲁姆—贝纳斯协议”,这个协议是美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的前奏,其中一项涉及电影:美国以数亿美元的援助为代价,使法国对美国片敞开大门。具体的规定是:在法国影院中,法国片的放映时间占30%,美国片占70%。协议签订后,美国片长驱直入。
法国动用国家权力捍卫本国电影。“保卫法国电影委员会”于战后初期迫使议会通过了一项“援助法案”,用国家补贴支持电影业。70年代,国家电影中心下属的“支持电影基金会”规定,必须将票房收入、音像产品所获得的广告费,按一定的百分比上交,以补贴电影业,法国1/3的片子依赖这一基金而拍成。依靠国家保护和补贴两张盾,法国维持每年拍片百部的纪录,成为欧洲电影业的“最后堡垒”。
当美国电影通过电视途径大量进入欧洲时,在法国推动下,欧共体于1989年通过“无国界电视指令”,规定在欧共体国家的电视屏幕上,必须保证用60%的时间播放欧洲节目。1993年下半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前夕,法美视听产品之战达到了白热化程度,这场争论以美国的暂时让步告终,但是,“视听产品战”已成为冷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战的一个重要部分。
1995年新年伊始,两国就摆开了重新开战的姿态,美国派员到布鲁塞尔游说,企图再次打掉法国1993年在乌拉圭回合中所坚持的“文化例外”;2月,法国公布了一批美国间谍的名单,其中就有刺探影视工业情报的间谍。
借电影百年诞辰的机会,法国是大张旗鼓宣传法国电影的历史和传统。不过,热热闹闹的纪念活动也为电影界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法国为何在电影战中老是处于下风?不久前,法国《方位》杂志组织专家笔谈,许多人提到,法国乃至欧洲电影的一个弱点是知识分子味道太重,忽略大众的感觉与口味和电影的娱乐功能,致使曲高和寡,票房价值低。另外,美国的制片人制固然弊病不少,但也不是没有可借鉴之处。它使人们更注重市场的需求,它促使导演求新求变,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产生了像斯皮尔伯格这样的既能创造《外星人》、《侏罗纪公园》一类的科幻片,又能创造《辛德勒的名单》一类的历史片的“超级导演”。
看来,如何保持传统,又学习别人的长处,创造出现代观众喜闻乐见的影片,不仅仅是法国电影界,也是世界电影界面临的共同的课题。
   (待续)
(附图片)
图为法国去年根据巴尔扎克原著改编拍摄的电影《夏倍尔上校》中的一个镜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