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阳光普照桃李园——重庆市学校体育掠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5
第8版(体育)
专栏:

  阳光普照桃李园
——重庆市学校体育掠影
本报记者许立群
在重庆市学校体育工作记录簿中,有一行清秀的小字:“1994年全市中小学达标施行面100%,城镇中小学生达标率94.81%,农村中小学生达标率90.96%,获四川省达标工作特等奖。”面对荣誉,重庆市体委的说法是:“功劳有体委的一半,也有教委的一半。”
在重庆市1500万人口中,中小学在校生有180万,每8个市民中就有一名是学生。重庆市体委与教委曾有过长期各行其是、疏于往来的历史,在“为高等院校输送人才还是为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等问题上的歧见,制约着学校体育工作。
几经波折,几经徘徊,走过的弯路引起体教双方反思,逐步达成共识:“学校体育决不仅仅是为国家培养一批体育尖子,更重要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国民素质。它既是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体育的根本基础。体教两家的总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而搞好学校体育必须做到体教相融”。双方按照“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学校组织实施,体委宏观指导”的原则,自觉理顺各种关系,困扰双方的种种矛盾开始得以克服和解决。
1992年,市教委与市体委联合在市中区试行小学升中学加试体育,不少尖子生在体育考试中落马。面对各方压力,教委与体委没有退缩,并宣布体育考核制度从1996年起要在全市推广。一石激起千层浪。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强化了社会的体育意识。文化课老师不再占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补习功课,家长主动监督子女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师流失现象大为减少。学校体育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体委办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试点学校,教委大力支持,很快完成了推荐申报,并与体委共同制定了试点校管理暂行办法和招生办法。市教委对试点校的经费、器材、运动员招生指标、教练员编制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体委投入部分经费,又先后抽出25名骨干教练员到试点校支教。至今,试点校已发展到10所,并向省、市优秀运动队培养输送了87名运动员,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体育骨干。“教体相融、优势互补、学训相长、齐抓共管”,使重庆市学校体育得以蒸蒸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