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造就俊才靠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6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造就俊才靠教育
黄泽全
踏上西非尼日利亚国土,很快便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城镇主要街道两侧高大树木树干一米左右高度一段,均被粉刷成绿、白、绿颜色等高的标志;中小学生校服式样是男生为绿色帽子、白色上衣、绿色短裤,女生为绿色头巾、白色衬衫、绿色裙子……原来,这就是人们常见的由绿、白、绿两种颜色组成的尼日利亚国旗的图案。通过随处可见的国旗图案,唤起人们爱国家、爱民族的意识,是这个国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侧面。
漫游尼日利亚,从繁华的首都到偏僻的乡村,不论是国家机关还是工厂学校,甚至包括那些外国公司、企业,几乎都能在其建筑物顶端或院内旗杆上,看到一面面迎风飘扬的尼日利亚国旗。当地大小集会,甚至到电影院看电影或到剧院看戏,都要全场起立,演奏尼日利亚国歌。升挂国旗、演奏国歌的活动,始于尼日利亚1960年获得独立之时。30余年来,尽管总统几度易人,政府数次更迭,但这类活动从未间断过。如同北部卡杜纳州的一位部长先生对笔者所说,“尼日利亚在全国开展升国旗、奏国歌的活动,是一种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旨在培养全体公民的爱国观念,捍卫民族团结与统一,自觉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只有尼日利亚人热爱尼日利亚,国家才有前途和希望。”
与此同时,尼日利亚还特别重视对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政府明文规定,大专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须到部队、工厂、农村劳动锻炼一年,才能获得分配工作的资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性服务劳动,如修路、架桥、建学校、挖水渠等;劳动之余从事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这项已坚持20余年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国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培养一名大学生很不容易,自己应该兢兢业业地为改变国家贫穷状况而工作”已成为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共同心声。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依靠教育才能造就俊才。
正是由于尼日利亚长期重视开展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注重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因此自独立以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家需要的建设人才。全社会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之风日渐浓厚,教师成为人们所敬重的职业,师范是每年考生报名的热门专业。这里不仅拥有令许多非洲国家羡慕的教学、科研设施,而且逐渐缓解了过去人才大量外流的问题,不少滞留在外的人才甚至主动返回,为国效劳。
尼日利亚作为一个民族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人们也可以从这里得到一些启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