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结伴同行》的美学启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6
第10版(副刊)
专栏:艺术品评

  《结伴同行》的美学启发
王世德
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演出的话剧《结伴同行》(金乃凡编剧),在第六届全军文艺会演中获得一等奖,前些日子又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此剧的导演雷羽,在寻找新的审美形式上有很多创造,给我们很多启发。
《结伴同行》剧本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和强烈的戏剧悬念,它的生活气息浓郁,人物性格鲜明,戏剧细节真实,但结构比较散,不易吸引人。这就要求在舞台上必须寻找到新的审美形式,充分体现出剧本中内蕴的生活的诗意和美。
雷羽从对剧本的审美体验出发,为深化主题,以多种新的手法,创造了新的演出风格,新的审美形式。例如,他增加了“序幕”,以聚光的切换,配以音乐的烘托,展现了一组镜头:4人告别亲人、结伴同行、走向旅程。这几个简短的镜头,定下了全剧“散文——电影式的叙事抒情风格”,轻快流畅的节奏,明亮深沉的情调,诗意漾溢的气氛。
全剧采用了风格化的布景,有层次的台阶和坡地,加上天幕前简练的可变换色彩的有机玻璃挂片,可以适应“无场次话剧”的需要,灵活变换时空场景。还有女角的变换服装色彩,灯光的多样运用,音乐效果的巧妙配置,这些艺术手法,协调有效地构成了整个演出的新的审美形式。
最为突出的是导演采取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创造性地运用了多变时空的复调审美形式,还采用了舞蹈与角色的二重奏,以象征、隐喻等手法,糅合进了现实主义精神的表现形式,大大拓展了整体演出的审美效果。
在《结伴同行》中,演员不换服装,在灯光切换中迅速组接不同时空的戏,让现实时空迅速转入历史时空,又让人物心声交流,又不对面交谈,不能不说是一种别开生面的新创造。这种新创造的好处,在于“暂时中断”了现实时空的流程,又“增添”了现实时空中日常生活不可能有的“必要”内容,使人物心理真实得到丰富的表现和诗意的传达。而“历史时空”中的生活内容,又是“残缺”的,不完全的,因而就使那抒情的片段,有了极大的“张力”,可以调动观众的想象与体验,扩展出更丰富的意蕴与更浓郁的诗意。
以上所述的很多新手法,不是为了猎奇,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地耍新花样,而是寻求体现整体审美意味的新形式的创造性探索。这些手法与传统艺术经验中仍有生命力的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推陈出新,所以,全剧才会有成功的审美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