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历史的飞跃——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6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历史的飞跃
——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之路
新华社记者郑庆东贾奋勇
1994年8月,在联合国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国际研讨会上,中国代表的发言引起了热烈反响。会议执行主席、丹麦驻联合国大使哈坤森评价道:“多民族国家中国的成功经验,为各国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借鉴。”
困扰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如今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在1989年后4年间,全世界发生的82次武装冲突中,79次为国内民族冲突。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派员访华,专门考察我国的民族问题,都想解答这样的问题:
——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内乱、内战?
——中国各民族为什么能够长期团结和睦、繁荣发展?
(一)
民族的团结,来自于民族的平等。而民族的平等和团结,又必须有符合实际的民族制度。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民族问题上,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47年5月,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我国成立了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从此开始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实践。到目前,我国已有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2个自治县,还在民族散杂居地区建立了1000多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已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5%,全国有44个少数民族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与此相适应,一大批民族法律法规相继出台,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民族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从建国之初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以后的《宪法》和各项专门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无不突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宗旨,无不体现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这一新中国基本国策的原则。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的道路。
正是循着这条道路,我国各族群众政治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和权利,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他们的代表在参政议政,农奴的后代当上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军、厂长、科学家。几十年前,少数民族干部以每年递增万人的速度增长,总数已近200万。
正是循着这条道路,我国广大民族地区的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如今民族地区已拥有71个现代工业城市、100万个工业企业、300万个乡镇企业,少数民族职工人数超过1000万。
也正是循着这条道路,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在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才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已从1953年的3500万增至现在的9120万,增长速度高于汉族……
这些数字清晰地刻印下我国少数民族惊人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项民族政策的巨大威力。
(二)
“发展是个硬道理。”如果说,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走上了平等、团结之路,那么,改革开放则为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舞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蓄积已久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经济、文化水平迅速提高。
在祖国大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地缘优势带动资源优势,打开十几个国际通商口岸,使辽阔的新疆成了亚洲中部又一最为活跃的经济发展区;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自治区充分发挥与南亚国家和地区相邻的优势,稳定发展对尼泊尔的经贸往来,同时恢复和扩大对印度的传统贸易,积极开展同缅甸、不丹的边民互市贸易;广西壮族自治区,目前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在东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700公里边境线已开放口岸7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到585户,合同利用外资6.2亿美元。
比数字更为深刻的是,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中缅边境,陇川县自己出资在境外土地上修路,90公里的山间大路一直通向伊洛瓦底江边。有人觉得不合算,县长回答道:“一条路让我们走近了世界,还有什么比这更划算的?”
民族的团结为民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民族的发展和繁荣又为民族团结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
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其它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有材料表明,1981年至1991年的十年间,我国民族地区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比同期全国年均增长率少1.5个百分点,而且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乡镇企业的差距更大,1991年全国乡镇企业总产值1万多亿元,东部和中部地区占86.8%,而绝大部分为民族地区的西部只占14.2%。
民族地区出现的这种差距,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据统计,1980年到1991年,国家仅对五个民族自治区和三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的定额补助,就达800多亿元。对于特别困难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及某些建设开发项目,中央还给予大量额外补贴,去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确定为西藏援建62个项目,总投资达23.8亿元。中央还常年组织对口支援,由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民族地区提供切实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尽管历史造成的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但是,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各民族间规模空前的经济交流,正在把我国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向一个新阶段。人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各族人民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携手走向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宏伟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