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在抗灾救灾的日子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在抗灾救灾的日子里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次仁卓嘎
1994年初,阿里地区遭受了特大自然灾害,给农牧业生产和群众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由我带领由19人组成的工作组到阿里了解灾情,慰问干部群众,与当地的干部群众一同抗灾救灾。在阿里工作了一个月,也与孔繁森同志朝夕相处了一个月。孔繁森同志在拉萨市任副市长时,我就认识他,但真正了解他还是在这一个月抗灾救灾的日子里。
工作组4月18日从拉萨出发,19日下午到达海拔4600多米的措勤县时,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同志率地区的同志已等候在那里。根据他的建议,工作组把调查了解与抗灾救灾的重点放在了灾情严重的东三县:措勤、改则和革吉。
雪灾发生后,孔繁森同志指示要“先保人,后保畜,尽快恢复生产”。地委、行署及各县向灾区派出了56个工作组,共290多人,及时往灾区运送了100多万元的救灾物资。他亲自率领工作组到改则、革吉两县组织抗灾救灾。地区的同志说,2月份孔繁森同志在革吉县亚热区海拔5100多米的曲仓乡组织救灾工作,由于极度缺氧,险些丧命。经过全地区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战,在50年不遇的特大灾害面前,全地区没有饿死人、冻死人。
工作组带去了国家和自治区已给阿里拨出救灾款的消息,并在结束对东三县的调查后当即决定,给东三县紧急调运500万公斤口粮、饲料粮。孔繁森同志每到一地,都将这个消息告诉基层干部,向基层干部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关怀,鼓励群众以生产自救为主,互救为辅,尽快恢复生产。
在阿里的一个月里,孔繁森同志时常对我谈到如何发挥和利用阿里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重点发展畜牧业,同时发展农业,开发矿业,搞好边贸和旅游业来加快阿里经济发展的思路。他说,目前,要疏通畜产品的流通渠道,培育农牧民的商品意识,以市场引导生产,促进生产。阿里地区特别要把生产能力较弱的农牧户组织起来联合经营,才能抗御频繁的自然灾害,摆脱贫困。
在阿里的一个月里,这位地委书记给我的印象是精明能干,思路清晰,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又是一个务实的人。
工作组前往革吉县路经盐湖区时,已是下午。当得知海拔5100多米的亚热区有60户、约300名群众被大雪围困,即将断粮的消息后,我要亲自去那里组织救援。老孔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要工作组的同志们继续往县里赶路,他自己去亚热区。地区的同志早已告诉我,孔繁森同志从狮泉河赶往措勤县的头一天,还因高烧在输液。我怎么能再让他去亚热区。正当我们争执不下时,农委副主任王春喜抢着说,由他带人去。于是,我拔下了孔繁森同志汽车上的钥匙,决定由王春喜同志带队前往。天黑时,王春喜和县里的同志赶到了亚热区,完成了任务。县里也及时将粮食送到了亚热区。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孔繁森同志从来都是把困难、把危险留给自己,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工作组和地区的同志在前往普兰路经噶尔县门士区时,在路边的一户人家门口,孔繁森同志的车突然停住了。他下车后对我说,这里有个90多岁的老阿妈,是个孤老,我去看一下就走。他抱着一大包烙饼、罐头等吃的东西,亲切地叫着“阿妈啦”,推开屋门走了进去。我和工作组的同志也一道进去,他赶忙向老人介绍了我们大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拉着孔书记的手只是一个劲地笑。孔繁森同志把东西放下后,又掏出100元钱给老人说:“我前一阵子忙着去灾区,没顾上来看老阿妈。今天正好路过,来看看。”
工作组在普兰县的最后一个晚上,也是我们在阿里的最后一个晚上,我和老孔聊到了很晚。也是这次长谈,我才更加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我作为老大姐和他谈的话题很广,但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他谈到他的家庭、他的亲人时那溢于言表的深情。他说:“我的母亲已90多岁,腿脚不灵活。以前我在家时主要由我照料。妻子也身体不好,3个孩子都是她拉扯大的。我在藏工作,照顾不了家,最小的孩子连学也没能考上。想到这些,我很内疚,很焦急,也想到过调回山东工作。但一想到我刚到阿里,各项工作刚开头,新的建设才起步,我们的努力才开始见成效,我又怎么舍得离开呢?”说着,这位山东大汉流下了热泪。我也禁不住眼睛湿润了。
早就听说孔繁森同志收养了两个藏族孤儿。在狮泉河时,我们抽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专门去看那两个叫曲印和贡桑的孩子。我们到他家时,天色已晚,两个孩子正在写作业。孩子们很依恋他。孩子们的房间虽不大,但布置得舒适暖和,看得出他没少费心思。看到这些,跟着我去的年轻同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地委书记,公务何等繁忙,可他在这两个孤儿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了他们慈父般的爱。这不仅体现了孔繁森同志的高尚情操,更体现了一名汉族干部与藏族群众割不断的情。
孔繁森同志殉职后,自治区党委在“关于开展学习宣传孔繁森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决定”中对他的评价是:“孔繁森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西藏人民的公仆,进藏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的榜样。”对此评价,他是受之无愧的,他用他无私的奉献描绘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人生。(附图片)
一九九○年九月,孔繁森同志(左一)在日喀则的藏族同胞家里。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