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留取丹心耀雪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留取丹心耀雪域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拉萨市市长洛桑顿珠
我与孔繁森同志相识,是在我未到拉萨市工作以前,当时,我是山南地区行署专员。一天,我收到了当时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同志给我写来的一封信,信中,他谈了创办西藏第一所职业中学的体会,同时征求我的意见,这是我俩的第一次接触,可以说是以信为“媒”吧。
1992年8月,我被调到拉萨市工作,从此与孔繁森同志有了更多的接触。我发现孔繁森同志很正直,很朴实,很好相处,特别是对藏族同志很尊重,使我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我为有这样一位好助手感到非常高兴。
我刚到拉萨时,正赶上墨竹工卡县和尼木县发生地震,灾情比较严重。孔繁森同志一直战斗在抗灾第一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汇报。当他看到个别群众生活特别困难时,他开始拿出身上仅有的钱送给群众,接着是脱下外衣,最后连身上穿的毛衣也送给了受灾群众。在墨竹工卡县羊日岗乡,孔繁森同志发现三名藏族孤儿生活没有着落,县委、县政府也一时难以解决,就毅然将三个孩子带回了拉萨,担当起了抚养孤儿的重任。他没有向组织上提过任何要求,而是默默地承受着经济上和生活上带来的压力。对三个孩子,孔繁森同志关怀备至,既当爹,又当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从抗灾前线回拉萨后不久,孔繁森同志由于操劳过度,住进了军区总医院。当市委宣传部的同志去看他时,却看到孔繁森同志不顾自己病情,正搀扶着堆龙德庆县敬老院的一位孤寡老阿妈,让医生帮助检查她的眼睛。原来,孔繁森同志每次下乡,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去各地的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给他们带去一些慰问品,或者给他们看病,检查身体(孔繁森同志学过医,下乡时经常带着药箱)。敬老院的老人们如果几个月未见到他,心里就惦着,到处打听:“孔市长怎么好长时间没来看我们了?”这次,堆龙德庆县敬老院的老阿妈不知怎么得知孔市长住进了医院,于是,她手提敬老院的老人们东拼西凑买的一筐鸡蛋上路了。当孔繁森同志接过老阿妈手中的鸡蛋,双眼湿润了。可细心的孔繁森也发现,老阿妈的双眼已被“白云”遮住了。“一只眼睛一点也看不见了,另一只眼睛也不太好使了,我来看你,这么一点路却走了一整天。”老阿妈说。孔繁森握住老阿妈的手说:“阿妈放心,你的眼睛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立即带阿妈去找军医检查,并向医生表示:“手术费我来出。”
我和孔繁森同志在一起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但从他扎实的工作作风中不难看出,他不仅热爱西藏的山山水水,而且与西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一点,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在他身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都得到了充分、完美的体现。
孔繁森同志调任阿里地委书记时,我看他带着三个孤儿负担太重,就向他提出帮助收养一个,他同意了。孔繁森同志是重感情的人,我发现他把三孤儿中的老大曲尼交给我时,眼睛都湿润了……
去年藏历年和春节期间,孔繁森同志出差到拉萨,我请他到家中一同过年,可孔繁森同志根本闲不住,满脑子想的都是阿里地区的发展与稳定。他借这机会和我进行了长谈,从农牧业生产到边贸,从干部队伍建设到扶贫开发,无所不及。没想到,这次谈话竟成为我与孔繁森同志的最后一次交谈。
孔繁森同志就这样去了,没有豪言壮语,但他高尚的品德却像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每个人的心田,“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热潮正在全区迅速掀起。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化悲痛为力量,以孔繁森同志为榜样,更好地为西藏人民服务,为西藏的稳定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