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雨中芒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8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雨中芒街
彭世球
跨过桥中间那条用红油漆划分的界线,我问自己:这就算出国了?
可我怎么也找不到跨越国界的那种感觉。我原以为,在跨越国界的那一刹那,至少总会有些激动。可当时我感觉就像小时候跟着母亲跨过村西的那座独木桥到对面村子去走亲戚一样。
说来也难怪,祖国的边陲小镇东兴与越南的芒街镇之间只隔一条河,两岸同是翠绿的亚热带风光,那树那草并不因为国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连两边的人的模样也差不多,肤色稍黑,个头略矮,结实,机灵,且大都操同一种方言,近似广东白话。据说过节等风俗也相仿,一样的有春节,年卅也包棕子,也放鞭炮,也守岁、给压岁钱……
那天,天正下着蒙蒙细雨。这倒给我们的游玩增添了一种浪漫的情调。我和同行的好友毅,分别打着一黑一黄两把雨伞,在蒙蒙雨幕中悠悠地飘过那座桥,去领略异国风情……
我心里想着这样一个问题:越南这小镇为何叫芒街?“芒”,是麦芒,稻芒,草芒,抑或是果芒吧?——因为这儿的确盛产芒果。而“街”,以前这里或许就只一条街。
不过现在的芒街俨然是个新兴的小城市了。楼房林立,鳞次栉比,但都不高,多为两三层,且颇具法国风格,这大概是法国殖民时留下的遗风吧。沿街许多店铺招牌都同时用汉越两种文字书写——因为这里不仅华侨较多,而且很多越南人也懂汉语。街道两旁多植有棕榈树和芭蕉树,翠绿绿地滴着水珠儿。走在街上,不时可闻到芒果飘来的缕缕清香,很淡很幽远的那种。商店货架上的商品也很丰富,不过细看相当部分来自中国。农贸市场人很多,都是附近农民把自家的农产品拿到这儿来卖,其中有老汉、农妇,也有年轻的村姑。村姑头戴着尖尖的白色笠帽,卷着裤脚,脚丫子沾满春天里新鲜的泥巴,立于自家那担碧绿鲜嫩的蔬菜旁,倒也让人感到纯朴可爱……
芒街之北有一河,与中越界河相交汇。河上亦有一桥,是通往越南内地乃至首都河内的要道。桥很高,可以俯瞰芒街。我们走到桥上,倚在水泥栏杆上看,只见整座城镇都笼罩在一片迷蒙的烟雨中,如一幅恬淡的中国水墨画。尤其是那河面上,有三三两两的乌篷船,或停泊岸边,或悠悠地移动在灰蒙蒙的烟雨里,更是如在画中一般了。其时正有一小渔船穿过桥洞,摇橹的是个渔家少女,头戴竹笠,看不清脸,但见婀娜的身段极有韵致地随着橹摆动……
我说不清当天是怎样从芒街回到东兴的。后来有朋友问起我对芒街的印象,我似乎也只记得那片迷茫的烟雨和空气中的芒果清香。因为直到现在,我仍然不觉得是出了一次国;因为越南的芒街和我国的东兴这两个兄弟邻邦的边陲小镇,我实在难以分出它们之间有多大差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