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中寻鬼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8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历史足迹

  中华第一古军校
——云梦山中寻鬼谷
本报记者李而亮
如果不是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的播出,人们进入河南省人口最少的淇县,很少人知道这是3000多年前的殷末四代帝都朝歌城所在地;要没有战国时代鬼谷子隐居的山谷,海拔不过600米的云梦山就不会如此令人神往。
云梦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从淇县县城往西翻山越岭15公里,及目之处一道青烟缭绕的山谷,陪同我们的淇县县委书记徐光说:“那就是云梦山的鬼谷。”只见大小九道山脊、九条山谷像打了一个结交会于此地,远远望去,山脊泛光,谷深幽幽,怪石嶙峋,令人感到神秘莫测。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军事家王蝉长期隐居于此地,因而自号鬼谷子。鬼谷子到底有多大本事,历史留下的记载和传说并不多,但他在这里教授出来的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毛遂、尉缭等纵横家、军事家,可谓赫赫有名。因此,称其为中华第一古军校,实不为过。
进入鬼谷,明处建筑有映瑞门、鬼谷祠、鬼谷亭、三清殿和玉皇殿等,显然是后人所建。鬼谷子隐居的地方——水帘洞(也叫鬼谷洞)、鬼谷子母亲居住的王老圣母洞、孙膑洞、庞涓洞、毛遂洞等才是当年的遗迹。而真正能体现古军校特点的遗迹,当数仍存于鬼谷的舍身台、鬼谷墟和演兵岭。舍身台是筑在悬崖峭壁上的一个平台,平台与地面垂直15米。
相传当年鬼谷先生对凡来投师者,令其必先攀绝壁而上,再由台顶跳下,以测试他们的武功和有无舍身求学的诚心;鬼谷墟则是弟子毕业考试的场所,现存两个3米见方的坑穴。鬼谷子当年聚徒传道,治学十分严谨。相传他考“说服术”时,让学生跳进坑内,他在坑上与学生论对,如能把老师说得落泪,方可毕业。否则,就把学生埋在坑内。正因为有如此严格的要求,他的不少学生踏入仕途后,都成了出辞吐辩、说国游邦的栋梁之材。演兵岭位于鬼谷祠约300米的山岭上,是鬼谷子带领孙膑等弟子摆兵布阵的地方。这里地势显要、道路曲迷,留下了古代演阵的不少痕迹。
我们原想,云梦山鬼谷这么个偏僻传学的地方,必然是人迹罕至,仅为学者兵家研究瞻仰之地。可一进鬼谷,只见人流如织,摊点密布。三清殿、玉皇殿、鬼谷祠里,更是挤满了善男信女,他们手持香火,磕头跪拜,虔诚之至。这时方醒悟从远处看到鬼谷升腾的袅袅青烟,乃香火所燃。据管理处同志介绍,云梦山很早以前就有传统的香会,现在每年来烧香祈愿的人还不少。
鬼谷子非神非仙,为何会吸引这么多善男信女对其顶礼膜拜呢?管理处主任周山介绍说:鬼谷子在当地影响很大。相传他大智大勇,助弱济贫,扬善抑恶,深谙天文地理,为民间做了不少好事,深受百姓爱戴。
另一个因素则是鬼谷子培养出了许多盖世之才,他的学问给人以博大精深、纵横捭阖、神鬼莫测的感觉,随着民间流传,披上了神灵的色彩。时间长了,就被当地百姓尊为神。
我们从这里旺盛的香火中感到,云梦山作为兵家学校、纵横家的摇篮,它所独有的尊贵历史价值,如今在善男信女的祈祷声中,已飘然云霄之外。鬼谷子在九泉之下,他或许会对自己在百姓中的神化感到欣慰,但更会对自己满腹韬略在人们心目中的淡忘变形而痛心。
所幸淇县县委、县政府已经清醒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于鬼谷子思想的挖掘研究之中。去年10月,又召集我国史学界、文学界、外交界、军事界的200多名专家学者,汇集云梦山,成功举行了中国首届鬼谷子学术研讨会。徐光书记介绍,目前,淇县正从云梦山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等方面加快古军庠的研究与修复,力争在短时间内,以崭新的容姿迎接更多专家学者和海内外游客。(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