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种粮带来百业兴——吉林省发展粮食生产纪实(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9
第2版(经济)
专栏:

  种粮带来百业兴
——吉林省发展粮食生产纪实(下)
  本报记者李安达汪波
在辽阔、肥沃、平坦的松辽平原上,飘着一条不可多得的“黄金玉米带”。他包括长春、四平、吉林、松原、辽源、白城6个市的20多个县(市、区),年播种玉米200多万公顷,年产玉米1200多万吨,占吉林省玉米产量的80%以上,公顷平均产量达6000公斤以上,整个“玉米带”的生产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条“玉米带”左右着吉林省的粮食生产。1994年,吉林又迎来了历史上第二个大丰收年,粮食产量达到201.5亿公斤,其中玉米产量就达到了145亿公斤。围绕优势做文章,就是要在玉米的转化和深加工上下功夫。
粮多—鸡多猪多牛多钱多
长期以来,吉林为国家吃粮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吉林人在全国面前却是“斜纹布裤子,苞米面肚子”的形象。由于资金、储藏、运输等方面的原因,产粮大省曾一度出现农民卖粮难的现象,因而农民常常发出这样一种感叹:“今年又有大丰收的危险”。
粮食是优势,绝不是包袱。要改变“高产穷县”,“粮多兜瘪”的落后面貌,就必须因地制宜,在粮食转化和深加工上做文章。
1989年5月,德惠县和泰国正大集团合作,成立了吉林德大有限公司,建起了一座肉鸡生产加工“一条龙”的工厂,1991年正式建成投产。它年饲养种鸡30万套,有产3000万只商品肉鸡孵化场;年产18万吨的配合饲养场和年屠宰加工2500万只肉鸡的加工生产线。现已扩建翻番,达到年屠宰5000万只的生产能力。
有关同志掰着手指头向记者算了几笔帐:公司每年可创利税5000万元,每年11万吨玉米转化为饲料,比卖原粮增值1600多万元,饲料转化为鸡肉又增值4200万元。这两项平均每吨玉米增值529元,增值率为105%。仅德惠县农民养鸡3000万只,按每只获利1元算,收入可增加3000万元,可转移劳力5000多个。全县以德大公司为龙头,逐步构筑起了“龙头企业——基地生产——家庭实体——两个市场”这样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减少了千家万户生产的盲目性和经营的无序性,提高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几年中,德大公司加工转化粮食30万吨,安排农村劳力5110人,发展养鸡农户2万多户,户均收入1.1万元,规模较大的养鸡户年收入达10万元。建起一个公司,立起一个龙头,改变了一个县的经济结构。不仅如此,德大公司也带动了其他县市养殖业的发展。长春市1988年养鸡为1700万只,还很难卖出。1994年,全市养鸡一下达到5800万只,而且市场还供不应求。其主要原因就是德大的建立。
德惠“龙型经济”的建立,不仅部分解决了以往粮食储藏、调运中的困难,使粮食大幅度增值,而且也促进了粮食生产。去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1.55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生产已开始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1989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充分利用粮食资源,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独立产业切实抓好。去年,全省生猪饲养量1315.9万头、牛饲养量415.1万头,家禽饲养量2.27亿只。全省肉总产量100.9万吨,蛋40.4万吨,牛奶10.9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1%、20.3%和11.3%。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销往外省市生猪56.4万头。粮食主产区梨树县,生猪饲养量由20万头猛增到100多万头。梨树县养猪大户刘占江养900头猪,去年出栏600多头,纯收入10万多元。
如今,吉林大地又一批重点畜禽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项目建设已一字排开。全省集中规划了12条养殖业“大龙”,有4条牛龙,1条羊龙,1条兔龙,1条鹅龙,1条鹿龙,1条猪龙。这批龙型企业全部投产,年可实现产值30.2亿元,创利税6.9亿元,可带动7.1万多农户,农民可增加纯收入1.7亿多元。
“状元”市见闻
3月6日,记者来到了全国粮食“状元”市榆树采访,所见所闻,令人惊奇,叫人欣喜。
袁振宇,这位榆树土生土长、同农民打了20多年交道的市委书记,说起农民,谈到粮食,感慨颇深:“榆树是建国以来全国第一个粮食产量超过20亿公斤的县级市。粮食的增长,带动了全市经济的变化和发展。粮食生产是榆树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榆树已成为了产粮大市、畜牧业大市、粮食深加工大市。”
沿着乡村小路,记者走进了五棵树镇肖士棚的家。他家4口人,养了50多头牛。家人告诉我们,一头牛纯收入500多元。他家买架子牛喂养,3个月就可出栏,一年出栏4次。一头牛一天需要2公斤玉米面。这个镇养50头以上的就有30户,养100头以上的有11户。全镇养牛户已发展到2528户,年出栏2.2万多头。由于养牛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行业的兴起。
粮食“状元”市仅去年就养牛22万头,养猪105万头,养鸡1100万只,并成为全国75个养牛试点县之一。市里还建成了一座吉斯肉类有限公司,年可提供2000吨牛肉出口俄罗斯。
袁振宇书记说,“粮食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是社会发展致富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繁荣的基础和条件。到去年底,全市村村都建起了乡镇企业。这全靠的是粮食。离开粮食的发展,榆树是没有出路的。”金色的希望
吉林粮食的优势,就是玉米的优势。
玉米深加工业在国际上是黄金产业,国外先进国家玉米深加工产品已达4000多种,是食品、化工、医药、轻工、造纸、纺织等行业的重要原料。玉米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比卖原料增加效益5到10倍。吉林省开发建设投资公司在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与香港粤海集团共同投资4100万美元(吉发占股60%),在产粮大县(市)的公主岭市兴建了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吉发集团黄龙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黄龙公司年加工玉米20万吨,生产淀粉12万吨,蛋白粉1万吨,纤维饲料4万吨,精制玉米油4400吨。1994年,这个公司提前26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实现产值3.1亿元,利润4513万元,向国家交税700万元,出口创汇1400万美元。平均每天(按300天生产期计)创造效益23万元。
黄龙公司就地收购的玉米,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8分钱,此一项,就为工厂所在的公主岭附近的农民一年增收1200万元。
高技术、高速度、高效益就地转化粮食资源的成就,给人以启迪和喜悦。吉林省省长高严说:“要努力做好加工转化这篇大文章,尽早把食品工业发展成为吉林省的支柱产业,这对于富省裕民意义十分重大。”
为保证北国大粮仓的丰满,给大粮仓的人民以更多的富足,吉林省将在未来几年里,建起“双百工程”。一个是增产百亿斤粮食的工程;另一个是百万吨玉米深加工工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