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肝胆昭英气热血铸忠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肝胆昭英气热血铸忠魂
赵建国
我与孔繁森同志相识已经20多年了。在聊城地区工作期间,我曾经是他的部属。20多年相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党无限忠诚,对同志、对群众有一腔火样的热情!
1979年,山东组织干部赴藏工作,我听到孔繁森同志报名的消息,急匆匆去他家中,路上我准备了一套“劝退辞”:“你30多岁,已是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事业上正在春风得意时;几个孩子尚小,妻子体弱多病,正需你照料;老母已年逾古稀……”及至我们见面,他没容我开口,便情绪激昂地说:“我们国家正处在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时。党既然发出召唤,西藏缺少干部,我这样年轻的县级干部不报名,难道让党点名?还要组织上费口舌做思想工作?至于说西藏自然环境差,生活条件不好,用不着考虑。你不去,别人也得去,人家能吃的苦,我孔繁森都能吃。说起家里的事,我想平常日子还过得去,有个沟沟坎坎,你们这些朋友帮一把就行了。再说,谁没有家?”我见他那义无反顾的神情,还能说什么呢?
孔繁森同志于1981年从西藏回到聊城地区莘县工作,我和他经常聚谈。那时,他言必谈藏族同胞如何纯情、朴实,西藏如何美丽可爱,汉藏同胞团结对巩固西南边防意义如何重大,西藏的开发、发展,对全国乃至对世界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他不仅是一个西藏通,还是一个西藏迷!1988年,孔繁森同志第二次赴藏,不少人不理解,而我深知他心系藏胞,情迷边陲,机会一到,再赴西藏,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一个细雨绵绵的秋夜,孔繁森约我同行,陪他去堂邑乡下老家,向老母作远行前的辞别。老人家已84岁高龄,满头银丝。繁森一条腿跪在老母身边的炕沿上说:“我到远处去办事,那里离咱家老远老远……”老人家频频点头,断断续续地说:“公家事,误了不行,去吧。多带件衣裳,多带点干粮,路上别喝凉水……”
孔繁森同志离鲁赴藏,赶到我家中辞别。他知我与山东书法大师蒋维崧先生有师生之谊,托我代求墨宝,而且指定要写一对条幅:“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乡。”我拿出蒋先生的墨迹,他一边欣赏,一边说:“老赵,这次去藏,如有不测……过春节时,求你为我摆放一碗水饺、一双筷子,我的亡魂一定会来探望老友!”此时,我不知是该摇头,还是点头。我的夫人立于一侧,泣不成声,还未等我们握手告别,她已跑到另外一室嚎啕大哭起来……
两年前,孔繁森同志在西藏因车祸伤及眼部,回山东短期治疗。我们一见面,他便告诉我,明年调藏干部到期,他觉得自己身体尚好,西藏的领导希望他能留下,他已决定不随调藏干部回鲁,在西藏再拚几年。
去年夏秋之交,孔繁森同志去北京开会,取道山东回藏,曾在济短暂逗留。相见时,我吃一惊!他又黑又瘦,两颊添了些细密的皱纹,头发稀疏,且少半变白。但他仍然精神旺盛,谈笑风生。我知道最近两年,他已经从拉萨市副市长,改任西藏最艰苦的阿里地区的地委书记。当我问及阿里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时,他避而不答,只把一大堆东西摆弄给我看。他知我是文化人,特赠我一把工艺精致的藏刀。然后告诉我,老王的妻子坐月子,身子虚,特为她带来了藏红花;老李的母亲有气管炎,他捎来一包川贝;老关两口子都年老体弱,路过北京时,特意购了几盒正宗的中华鳖精……我陪他走访故交亲朋,赠送礼品。见过他的人,都感受到孔繁森同志有颗诚挚的心,火热的心,充满着浓情厚意的心!
几个月前,我和众多朋友在济南东郊机场与孔繁森同志挥手告别。万万想不到,这次挥手,竟成了我们的永诀!孔繁森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又永远地活着,活在齐鲁大地、西藏高原的山水间,活在藏族人民的心坎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