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辽西鸟化石:让人欢喜让人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0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辽西鸟化石:让人欢喜让人忧
新华社记者魏运亨
喜:山沟发现鸟祖宗
近几年来,辽宁西部陆续发现了十分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其中包括距今1.5亿年至1.3亿年的4种20多件鸟类老祖宗化石,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瞩目。
据介绍,早在1989年,朝阳县胜利乡的一个姓严的农民,在本乡梅勒营子村发现了一具完整的鸟化石。后来,这以前从无记载的鸟被命名为“三塔中国鸟”。接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学者侯连海、周忠和等人,又在朝阳县波罗赤乡的大西沟先后发掘出20余件完整或比较完整的鸟化石,其中包括被命名为“燕都华夏鸟”和“北山朝阳鸟”的化石。
朝阳发现的这三种鸟,都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后。这是世界上发现早白垩纪时期鸟化石最多的一次。
去年春天,考古工作者又在北票市上园镇炒米甸子村征集到两件鸟化石。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化石距今已有1.5亿年,是侏罗纪鸟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有角质喙的鸟化石。欣喜之余,科学家给这种鸟起了一个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名字,叫作“圣贤孔子鸟”。
辽西发现鸟化石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它填补了鸟类早期进化的空白。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上个世纪末在德国发现的距今1.5亿年的“始祖鸟”化石是鸟类动物的祖先。后来,人们又多次发现了距今9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时期鸟化石。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中间缺了一个连接的“链条”,即1.5亿年至9500万年前这一段的鸟化石。辽西的发现正好补上了这一关键环节。
二是辽西发现的鸟化石对研究鸟类的进化和分异提供了珍贵资料。专家通过对4种鸟化石的研究认为,至少在白垩纪早期,鸟类已向着多方位辐射,鸟类的进化水平已有了很大的差异,而鸟类最早的祖先则可能在晚侏罗纪以前就出现了。
忧:“化石淘金”势头凶
辽西鸟化石的发现,使文物考古人员欣喜若狂,也使得当地的一些不法分子和干部群众产生了“化石淘金”的念头。
首先是一些农民的胡乱采掘。据知情人士披露,辽西10余处蕴藏珍贵古生物化石的出土地点已遭到严重破坏。其中,最先发现“三塔中国鸟”的朝阳县胜利乡梅勒营子村化石出土地点,已是面目全非,破坏殆尽。北票市上园镇的一些农民上山乱挖化石,使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地点被挖了几十道大沟。
其次是贩子的倒卖。这些挨门逐户收购鸟化石的人,不但以此牟取暴利,而且向境外走私。
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市、县政府和领导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也认识不够,工作不力,甚至要“开发资源,尽快致富”。某乡镇成立的所谓“宝石公司”,其经营项目中竟有古生物化石。据说这家公司准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去大规模开采古生物化石。一些地方对非法收购、倒卖、交易古生物化石的现象不闻不问,地下市场交易火爆。
为坚决制止这种非法活动,辽宁省人民政府于去年底发出专门文件,几位省领导也要求切实保护好辽西的古生物化石。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