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中国“四号”的崛起的崛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0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四号”的崛起
本报记者 何黄彪
春光明媚,万物竞荣。1995年3月5日9时,李鹏总理在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在数字程控交换机等重大科技项目的研究试验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李鹏总理宣布的这一程控机,指的就是由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国家级专家、共产党员邬江兴教授和他的战友们,在一无投资、二无设备情况下研制成功的04数字程控交换机。
李鹏总理赞扬的这种程控机,指的就是在世界发达国家竞相争夺中国通信市场这“最后一个金矿”的严峻情况下,从零突破,完全依靠自己技术力量开发的具有当代先进水平的巨型交换机。
他们用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认为“中国人搞不出大型程控交换机”的断言,为我国高科技民族产业的发展吹来了一股强劲的清风;他们用巧妙的探索方法,一步跃进世界先进行列,为中华民族高科技产业争得了一席之地!
然而,只要我们看看邬江兴和他的战友们是怎样历尽艰辛,在国际高科技竞争的棋盘上进行顽强较量的话,谁能不为之感动和振奋!
(一)要在信息领域里奏出一支凯歌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通信产业变得更加重要。有的权威专家这样评价: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大型程控交换机,那么就等于没有自己的军队,经济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安全也得不到保证。
然而到80年代中期,我国在这个重要的领域里仍是一片空白。当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扩大,美、日、德、法、瑞典、比利时、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大公司,纷纷带着他们先进的程控机涌向中国,使得我国程控交换机型五花八门,形成了“七国八制”的格局。数百万门外国程控机在我国通信网上运行,上百亿美元流向了人家的口袋。
堂堂中华,怎能如此下去?泱泱大国,岂能甘于落后?
“邬江兴,现在有两种办法请你选择:一种办法是微机引进开发,受制于人;另一种办法是你亲自动手,搞出中国人自己的程控交换机!”学院领导亲切地征求他的意见。
“我……”这位当时只有30岁、专搞计算机总体设计的邬江兴不免有些犹豫:“技术这行当,隔行如隔山,我搞计算机可以算内行,但要让我搞交换机,真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然而,当他想到全世界平均每100人拥有30部电话,而我国每100人仅有3部电话的落后现实,想到国外厂商正在大量涌入我国信息市场,中国民族信息产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顿时热血上涌,倔强地迸出一句话:“行!我要在发展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领域里奏出一支凯歌!”
(二)千沟万壑也要跨过去
当邬江兴许下宏愿,率领4位青年科技人员开始向着程控交换机这个高科技领域进军的时候,一层层的困难宛如一只只拦路虎,横挡在他们的面前。
一无图纸,二无技术,三无资料,四无……,什么也没有。
“既然要干,就得丢掉自己是个计算机总体设计师的架子,从头学起。”邬江兴暗暗告诫自己。
首先,他把桌上的拨盘式电话机拆开琢磨,才知道什么叫受话器,什么叫送话器。由于没有资料,他就跑到邮电部郑州设计院去求援,找到一本国外电话广告资料。他如获至宝,捧着读啊读啊,才知道什么叫程控机。然后,他们顶着酷暑骄阳,到处拜师求教,虽然大家晒掉了一层又一层皮,但所到之处听到的是我国厂家正在忙着向国家申请巨额外汇,从国外引进十条用户机生产线的消息。
“我作为一个军人,应该为国家分忧,我既然要干,就要完成任务!”邬江兴这样鼓励着自己。
他们找到一个还是装着手摇电话机小总机的学校,可就是这个老掉牙的小总机,使他们头回知道了什么是磁石电话交换机。然后又到郑州第三电话分局,那里装的是纵横式的交换机,看上去很雄伟,但机房里一片嘈杂,有继电器的声音,有马达带动的声音。望着这般情景,一个新的念头忽然从心头掠过:“如果改用计算机来进行控制交换系统的话,那么设备的体积不就减小,嘈杂声不就消失,信息量不就增大了吗?”带着这个新奇的想法,他一路小跑,来到书店买了两本书,一书名为《HJ921》,另一书名为《921纵横交换机原理及维修》,通过3个月的研读,他终于吃透了交换机的交换原理。接着,他就打算结合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来制造一台由计算机控制、能够实现电话交换功能的装置。
世界上的事物贵就贵在创新,不是么,恰恰是邬江兴这位不摸电话机门的外行,从计算机角度走进交换机领域,就带来了一种新的意境,这在科学界称为行业交叉、学科交叉和技术交叉,往往这种交叉,就有可能迸发出灿烂的火花,孕育出新生的事物。邬江兴把这种新的想法向学院领导汇报,院党委敏锐地感到,这可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立即从微薄的家底中拨出16万元给予支持。
邬江兴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设计,经过18个月的艰苦探索,一台命名为HJD03的程控样机,宛如一个婴儿诞生了。
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请河南省科委组织专家对这个“科学婴儿”进行鉴定。专家们一测样机,顿时大吃一惊:“这台样机性能指标怎么会这样好,是不是仪表有问题?”于是换了一次又一次仪表,测了一次又一次数据,结果都一样。接着,大家欣喜地对这台当时虽然只有2000门,但却是我国最大的程控机写下了这样的结论:样机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初战告捷,更加激励了邬江兴的斗志。他们知道,1965年,美国首先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模拟程控交换机,1970年,法国又前进了一步,开通了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从此,交换技术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因为这种程控交换机与传统机电式交换机相比,有着速度快、容量大、功能全、体积小、重量轻、省电安全等优点,而且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及光纤传输手段的采用,其控制方法向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想想这些,邬江兴的眼睛在发亮:“下一步要搞,我们就要搞万门以上的产品!只有这样大型的机子,才能满足大型电话局的需要,才能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大型程控交换机相抗争!”
“什么?从2000门一下跳到一万门?这不像小学生一下子上大学,简直是痴人妄想!”有的人这样摇头。
“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在开发程控交换机的时候,有哪个国家不是花了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投入了上千名科学家才搞成,而你只有几个娃娃兵,投资才几百万元,这样搞下去,不是成了废铜,就是变为烂铁啊。”另一些同志好心劝道。
然而,不管别人摇头也好,咋舌也罢,倔强的邬江兴还是那么一句话:“只要认定一条路走下去,就没有过不去的沟,跳不过的河,跨不过的火焰山!”
(三)用心血酿成最美好的琼浆
邬江兴决心已下,便率领他的攻关小组向着研制万门以上的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峰顶冲刺。这种冲刺虽然没有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征战中的血染红旗,然而,它也需要同等的毅力、决心和意志,甚至付出重大的牺牲。
他们为了拿出万门程控交换机方案,几个人蹲在一间房屋内,香烟抽了一条又一条,凉水冲头一次又一次,即使是憋了几天几夜,仍然是锁紧眉头叹息:“不行!还是不行!”
他们为了解决交换机的“串音”问题,一个个拿着棉被作屏蔽室,憋得脸发紫,嘴发白,汗水滴滴答答渗在被面上……
邬江兴爱人奔母丧事后,他不得不给儿子做饭。排骨炖上了,可他劳累得睡着了,等醒来锅底上烧了一个大洞,排骨成了焦炭;儿子出疹子住院高烧六天六夜,他连一眼也未去看,气得妻子含泪顿足,责怪他不配当父亲!
研制小组的高工鲁国英为联调机器5天站在机房连轴转,突然两腿一软倒下去,直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
研制小组另一位高工罗兴国的妻子在国外工作,好不容易回国7天,他却到外地调试机器,直到爱人离开的那一天,才匆匆赶回送行。
至于那些冷嘲和热讽,那些大的、小的、有形的、无形的阴沟暗河,常常数不胜数,扑面而来……
往前攀一步,就有可能摘取现代信息技术的桂冠;如果浅尝辄止,就永远是望洋兴叹。咫尺之间,可以成就一项伟大的事业;一步之远,可以留下一个人的英名。在这最关键的一步上,邬江兴仿佛周身的热血在汹涌滚翻,智慧的大脑在迸出耀眼的光华……终于,他像科学巨匠突然发现一个新原理一样:“我能不能把计算机上的各种处理部件都换成交换机部件,那不就是一个巨型交换机吗?”接着,他按照这种想法马不停蹄地进行设计,经过14个日日夜夜,一台震惊世界的4万门大容量数字程控机方案诞生在中国大地上。
几度花开花落,几度大雁南飞。1991年12月,我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云集洛阳,对中国造的04机进行严格的鉴定,结论是:设计新颖,性能可靠,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外国专家权威也公认该机完全可以与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型相媲美,特别在逐级分布式控制的大型程控机体制和全分散复制式T交换网络这两大体系上完全属于创新,是对世界通信交换技术发展的一大贡献。
而今,邬江兴研制十万门巨型数字程控机也进一步成功了。他们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电子部、邮电部、总参的大力支持下,04机,这个中国人自行研制的科学瑰宝,以其性能先进、运行可靠、价格便宜的优势,从大量占据我国通信产业市场的国外企业竞争中崛起,已遍布全国28个省市、占领国内市场同类产品15%的份额,累计生产300多万线,销售总额达20多亿元,并实现了我国大型程控交换机的首次出口。
最近,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具体指示下,他们正在全力组建我国最大的通信高技术产业集团——“中国巨龙通信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并把04机列为国家“863计划”专项予以重点支持。这充分地体现了国家和政府为振兴我国民族通信高技术产业的决心。从这里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同心合力,刻意进取、锐意创新,那么,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够在高技术领域里参与世界范围的竞争,就一定能够采取大跨度、跳跃式的步伐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附图片)压题照片:04数字程控交换机张金岭摄
图为邬江兴(右二)正与技术人员一起在04机前现场办公。
张金岭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