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6年内能增产千亿斤粮食吗?——访中咨公司农林水利行业专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15
第2版(经济)
专栏:咨询台

  6年内能增产千亿斤粮食吗?
——访中咨公司农林水利行业专家
本报记者鲁牧编辑同志:
今后几年,全国耕地面积有可能继续减少,而开荒、扩大灌溉面积以及农业技术推广等难度越来越大。到本世纪末,我国粮食总产量争取达到1万亿斤,即在不足6年的时间里要增产1000亿斤,到底是否可能?
                 (湖北浠水席初)
“实现粮食增产1000亿斤的战略目标,虽然难度很大,但还是可能的,关键在于切实落实中央制定的有关方针和措施。”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前称中咨公司)农林水利行业专家们,以此两句话概括地回答湖北读者提出的咨询问题。
   多方面显示可能性
专家们经对我国粮食增产历史和潜力进行分析之后说到,从历史上看,有几个时期粮食增产都达到和超过了1000亿斤:
1965年至1971年,6年时间增产1112亿斤。这主要是农业机械化进展较快,增加了大量物质投入的结果。
1979年至1984年,5年时间增产1504亿斤,主要是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取得的。
1984年至1993年增产将近1000亿斤,用了9年时间。其中1989年和1990两年就增产1043亿斤,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1989年前和1991年后的两次徘徊。
从今后的增产潜力来看,也是有可能的。中咨公司行业专家们说,从现在起用不到6年的时间增产1000亿斤粮食,关键取决于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提高单产这两条。当然,对农业增加投入也是很重要的,中央、地方资金都要及时到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各方面建设需要用地,现有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于避免。但专家们认为,只要严格控制乱占耕地,制止随意撂荒,并进行适当开荒、开发利用冬闲田、扩大间种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就有可能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左右。
努力使粮食单产达到600斤不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只比1992年至1994年的平均单产水平提高60斤,今后6年里平均每年只增加10斤。这个数大体相当于70年代平均增产9.8斤的水平,且比80年代平均增产水平15.8斤低得多。
自然,可能不一定能够变成现实。要使之成为现实,需要解决诸多突出的问题,依靠全国上下、方方面面共同出力。
    正确对待北增南减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粮食增产是十分显著的。但是,进入90年代,统计资料呈现:增产主要靠北方省区,而南方15省(区市)却在不断减产。
北方除了吉林、黑龙江人均占有粮稳居全国第一、二位外,一向缺粮的辽宁、内蒙古,1990年以来也已做到自给,1993年内蒙古人均占有已达1000斤,居全国第四位。
然而,南方沿海沪、苏、浙、闽、粤、桂以及湘、鄂、赣9省(区市)恰恰相反,粮食减产或停滞不前。199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粮食减产32.8亿斤,而这9省(区市)共减产170亿斤。我国历史上代代相传的“南粮北运”已被“北粮南运”所替代。
中咨公司行业专家们说,全国粮食产区大体可分三类:第一类是东北三省和黄淮海(冀鲁豫苏北皖北)地区,主产小麦、玉米、大豆和优质水稻,生产潜力大。第二类是南方粤、桂、闽缺粮区以及与之相邻的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第三类是包括西南、西北和内蒙古10省区的西部地区。
他们建议“实行分类指导。重点支持第一类地区,保证其粮食稳定发展;坚决制止第二类地区继续滑坡,并应适度恢复;第三类地区宜力争逐步自给,其中蒙、新、川增产潜力较大,应发挥其优势”。与此同时,今后6年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中低产田改造,再建一批商品粮基地县;切切实实地落实增加对农业投入的各项措施。
    搞活土地使用权逐步推进三元结构
据调查,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有二、三产业稳定收入的农户,往往把农业特别是种粮当作副业,“种多少算多少,收多少吃多少”,粗放经营,甚至弃耕撂荒。这种现象尤其在南方比较严重。因此,当务之急在于保证土地承包权长期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搞活土地的使用权,促使土地使用权向种田能手的手中转移。此举既可减少乃至消除撂荒现象,又利于逐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既利于科学种田机械化耕作提高单产,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种植业结构,把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改变为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走一条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路子,势在必行。”
中咨公司行业专家指出,近年来的“北粮南运”,实际上是“北饲南运”。1993年,南方15省(区市)产粮4800亿斤,人均占有718斤,人均生活消费原粮536斤,口粮基本自给。所谓“缺粮”,主要是缺饲料粮。
我国种植业长期实行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在粮食种植中没有专门分出饲料种植,南方不少农户用大米喂猪,导致饲料报酬低和粮食转化效益低,造成很大浪费。只要适当调整品种结构,粮饲置换,饲料粮也可达到基本自给。
还有一种方式也可选择。在有条件的地区将收获粮食籽粒改为收获绿色饲料,即在作物生育后期之前收割植株茎叶作为饲料,粗蛋白能量将获成倍增加,并且可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