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看市场 抓现场——记镇海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发展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1
第2版(经济)
专栏:抓管理转机制练内功增效益

  看市场 抓现场
——记镇海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发展的道路
苏德文范伟国
位于浙江宁波的镇海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是家特大型炼油化工企业。从1991年到1994年,该公司实现利税以年均41.7%的幅度增长,1994年人均劳动生产率达到65万元,利税较上年增长123.4%,是全国石化系统平均增长率的10倍。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等先后到该公司视察,对公司取得的成绩给予了亲切的勉励。
镇海炼化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的奥秘何在?用该公司总经理张家仁的话说就是:眼睛盯着市场,功夫下在现场,超前意识和精细管理相结合才能见成效。
领导层的机遇眼光
镇海炼化是靠加工国外原油“发家致富”的。从1988年至今,已累计加工国外原油800多万吨,创汇3亿多美元,是石化行业加工国外原油最多、出口无铅汽油数量最大的企业。追寻其发展轨迹,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把握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一个个机遇的过程中,企业决策层的良好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镇海炼化在宁波港拥有一个深水海运油港——算山码头。按最初的设计,算山码头只为厂区输运原油。18年前,它仅包括两座2.4万吨级泊位、一座1000吨级泊位。企业决策者放眼未来,看到工厂的出路在海上,为此不断在这块宝地上增加投入。从80年代初期开始,将原有两座2.4万吨级泊位逐步改造成为5万吨级泊位,使算山码头有了两大转变:从单一的原油中转码头变为能吞吐原油、成品油码头;从单纯输转国内原油及产品转变为可大量进口国外原油、出口成品油的码头。从此,镇海炼化栽下了一棵吸引远方“凤凰”的梧桐树。
1988年夏,从一次国内经贸会上传出信息,美国一家客商正在中国寻找炼油厂作加工伙伴,这对国家计划内原油资源年年递减、正在找米下锅的镇海炼化厂来说,无疑是一个良机,大量加工国外原油需要众多条件,而良港的优势则是最大的优势。经过一番努力,美商终于选择镇海炼化作为合作伙伴。当年镇海炼化就为美商代加工5万吨原油,仅工缴费一项就创汇50万美元,获得了利用国际油源的“入场券”。
粗细粮都要深加工
对于一个外向型石油加工企业来说,油品不但要进得来、出得去,还要做到“粗粮细粮,来者不拒,食之能化”。多年来,镇海炼化注重抓老装置的改造和新装置的配套完善,使企业逐步进入深度加工、精细加工、高效低耗的良性循环轨道。
1989年他们对第二套常减压装置通过填平补齐和检修整改,使之能够单炼国外轻质原油;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将原120万吨/年蜡油催化裂化装置改建成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装置,1994年该装置加工原油量达到157万吨,列全国同类装置之冠;1993年投用国内第一套国产化8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1994年即在投产第一个整年,就创造年加工62.7万吨的行业最高纪录,并有7.24万吨航空煤油出口日本。
此外,还先后建成投产了HF烷基化和国内第一套低醇烯比膨胀床的MTBE装置,初步形成了气体综合利用的成龙配套。利用这些装置,将液化气资源转变成高附加值产品,先后开发生产出了我国目前最高标号的93#、95#出口车用无铅汽油、出口轻质柴油和国内市场紧缺的6#溶剂油,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管理要科学化
镇海炼化认为,“没有强壮的身体和高强的武艺,就不能过五关斩六将”,为此,他们不断在科学管理上深入。首先是密切注视市场变化。公司决策层办公室的电脑与新加坡亚洲油品交易中心的电讯网连通,各种油品信息可随时取用。内部产运销职能部门围绕市场目标,一天一衔接,计划五天一滚动,每旬一平衡,并建立了拥有自己终端销售网的油品市场。加强技术管理,建立了世界各地200多种原油数据库和常减压模拟操作模型,为迅速应变制定加工方案和优化操作提供依据。
为了走向世界,该厂实行公开招聘,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国际经贸队伍。为调动职工学习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和鼓励技术能力达到等级并向一岗多能或一专多能方向发展,他们对掌握多岗位操作技能的职工授予星级徽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成绩特别优异的,可破格评聘技师。职工素质的增强,为企业“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化生产”创造了条件。现在,镇海炼化加工的国外原油已有27种,有时二三天就要切换一次油种,均保持了生产安全平稳。截至今年2月末,全公司连续安全生产已突破3150天,为企业增效益、上台阶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