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展现中国风情弘扬民族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1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书海扬帆

  展现中国风情
弘扬民族文化
郭希芬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最初作为民族文化之源的华夏文化,或是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所形成的汉文化,以及由此衍生而成的秦蜀、三晋、荆楚、吴越、邹鲁、齐燕等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无一不是在民俗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就是在文字典籍记载的圣贤文化或雅文化中,也随处可以寻到民俗文化的踪迹。
民俗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它不仅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行为,而且养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意识和奋斗精神,这种文化使炎黄子孙生聚繁衍,自强不息,形成无比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但是民俗文化是靠口头和行为方式传承的,是一个民族口传的历史,以往很少有系统的文字记载。因此编纂一部包括各地区各民族民俗文化在内的“民俗志”,系统采录和整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民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历来都有编纂地方志的优良传统,这对保存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是一个重要贡献。但过去编纂的“地方志”,大都具有行政史的特点,民俗只是作为其中的一小部分加以罗列,这显然不能充分反映中国民俗文化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貌,更不能揭示这种文化在孕育中华民族性格、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为了填补中国地方志编纂中的这一空白,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和广西民族出版社联合编纂出版《中国风土民情丛书》。该丛书由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担任顾问,民俗学家、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璠教授担任主编,约请各省、市、自治区民俗学专家撰稿。全书分省立卷,包括台湾省共31卷,930多万言。系统全面地展示中国各地、各民族、各类民俗文化的洋洋丰采。这套丛书的出版,对发掘、采集、保护、研究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共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对推动中国民俗学研究和加强国际文化学术交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