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改革实干家——记天津塘沽区排灌站站长、共产党员马秀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1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平凡岗位上的共产党员

  改革实干家
——记天津塘沽区排灌站站长、共产党员马秀岐
赵树忠
马秀岐,天津市塘沽区水利排灌管理站站长,一个45岁的共产党员。
马秀岐1991年下半年调到排灌站时,站里网箱养鱼失败赔了60万,三产上的几个项目,如冷冻厂、仓贮场、车队等都亏损严重,已经欠外债200多万。一时间站里人心慌慌,有的人调走了,有的人干脆辞职另谋出路了……
马秀岐不动声色地观察、调查、研究,经过一段时间,把排灌站的“病情”看了个透。
马秀岐对党总支书记王金荣说:“要走出困境就不能单打一,光守不攻不行,得搞多种经营,主动出击去赚钱。第一步就是要搞一个水利工程公司。”“我要进行一次新机制、新分配办法的试验。”水利局的领导意识到这一改革的重大意义,全力支持,局长亲自出面和市、区的建委、工商、税务、财政、银行等部门协调。
1992年5月,水利工程公司正式成立,由马秀岐兼任经理。半年之后,水利工程公司上交排灌站26万元,这对负债累累、在艰难中度日的排灌站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
水利工程公司的成功,好比让排灌站从此吃上了强有力的补药。而1993年1月成立排灌公司可就是给排灌站动刀子、做手术了。
排灌公司是排灌站一次深刻的改革。由原来的三个灌区合并成一个公司,任务虽然有增无减,但人员却由80人减到48人。被裁下来的30人,一部分去搞三产,一部分暂时回家,等待上岗,一部分成立专业植树队,为三个水库做绿化工作。
裁人,无论在任何一个部门,都是一种风险。
这天上午,马秀岐单枪匹马一个人给被裁下来的几十人开会,没请任何上级领导参加。他十分冷静、沉稳地开了腔:
“在座的都是长辈、哥们、姐们,都是被组合下来的。首先我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被裁下来了?又为嘛都是国家正式职工?”
54岁的“刺儿头”张世功站起来了,几十双眼睛一齐转向他,会场顿时充满了火药味。张世功,资格老,脾气大,为水利卖了一辈子命,这回居然也被裁下来了,还不跟马秀岐真刀真枪地干一场。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张世功却十分诚恳地说:
“马站长,你来晚了,排灌站早就该这样搞了。我支持你。”
事后,张世功又找马秀岐说:“你就这样干,别怕歪的,别怕邪的,明白人都看出来了,你是来干事的,排灌站可盼来了一个好人呀!”
接着,马秀岐又在用人上迈了大胆的一步,鉴于年龄、身体、观念、知识等方面的情况,所有超过55岁的中层领导,全部下岗,让位给年轻的同志。很快,下属的13个单位的领导全换成了30岁左右的能闯敢干的年轻人。
在马秀岐带领下,排灌站凭借改革的春风很快走出了低谷,从1992年开始,产值、利润以翻番的速度上升。
1994年,是排灌站的改革见到最大成效的一年,这一年,全站实现利润992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突破万元。面对如此成绩,马秀岐没有陶醉,他的下一个目标是,1995年要更上一层楼,通过加大改革力度,使全站年利润突破1200万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