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向国际一流迈进——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向国际一流迈进
——记上海第六人民医院
姜微顾海鹰
上海西陲,绿树掩映着一座庞大的花园式院舍。遐迩闻名的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就坐落在这里。
六院声誉鹊起,源自骨科。1963年,轰动世界的首例断肢再植术,被称为国际医坛的“划时代革命”。这一巨大的成就,同时成为中国医学光辉的里程碑。
也就从这时起,默默无闻的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开始脚踏实地走上开拓发展之路。
依靠医术,吸引病人舍近求远
30年后的今天,设施陈旧、建筑拥挤的六院已被一座现代化、高标准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所替代。占地154亩的医院里,门诊大楼、病房楼、医技楼、放射治疗楼等造型各异的房舍错落有致,平均每个床位匹配面积达50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可谓凤毛麟角。
而作为新中国重新投资建造的最大的一所综合性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拥有我国最为先进和配备齐全的医疗设施。
然而,院领导深知,高超的医疗技术方为医院立足之本。在竞争激烈的上海医疗市场,500余家医疗机构展开了无声的角逐。刚从繁华闹市区迁至偏僻的市郊结合部,六院有交通不便、路途较远的劣势。医院决定从保传统、创特色入手,扎扎实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准,吸引病人舍近求远。
骨科是六院的“王牌”科室。被国内外著名专家尊称为“造手大师”的于仲嘉教授带领全科医务人员,以全手指再造、大面积创伤的游离皮瓣组合移植等世界领先的新技术,使成千上万伤残者恢复肢体功能,重返工作岗位。以陈万春主任为首的心血管研究室,则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等介入疗法的基础上,引进国际最新的准分子激光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冠状动脉栓塞的气化再通治疗,让大批心脏病患者摆脱死亡阴影。在中国医学界独树一帜的B超研究室,也使许多医院难以确诊的疑难杂症迎刃而解,已为全国培训2000多名医学超声诊断专业人员。近年来,全院先后开展了百余项新技术和新项目,取得了糖尿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全臂丛损伤上肢短缩与对侧C缝合手功能重建术、尿道超声实时显像等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大大提高了诊断和治疗质量,吸引国内外病人纷至沓来。
找到了伯乐,也就找到了千里马
六院在医疗科研方面独树一帜。近年来,相继设立了投标奖、立题奖、鉴定奖、成果奖和论文奖等,由医院自行投入科研经费,鼓励医务人员参与攻关。去年,六院除承担2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及市级科研、协作项目外,还拨出5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58项院级中标课题,对未中标项目的申报者也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与此同时,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还实施“育人工程”,多形式地培养年轻医务人员。
30多岁的胡兵,是上海首批科技启明星之一,医院不仅破格聘任他为副主任医师,还交与医学超声研究室主任的重担。此外,医院还推行“师徒制”,对识得好马、传帮带出色的“伯乐”予以表彰奖励。卓有成效的举措,使医院形成了科学的人才梯队,大批青年骨干脱颖而出。1994年,全院发表的238篇论文中,近50%出自青年主治医师之手;前不久喜获成功的世界首例应用外固定支架完成的双下肢再植术,即是这家医院6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医师的“杰作”。
谁得罪病人,我们就得罪谁
近几年,医德医风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六院院长林发雄明确表示:“谁得罪病人,我们就得罪谁。”
院党政领导形成共识:以提高病人满意率为出发点,大张旗鼓地在门急诊等十大“窗口”开展“文明行医、优质服务”竞赛。这些活动收效显著。急诊检验窗口为路远、年长的病人提供特需特快服务,迄今已达2270人次;妇产科的青年医护人员,为使产妇得到最舒适安静的休息,业余加班剔出药瓶盖的软垫,安置在病区的桌椅、器械脚上,将病区噪音降至最低程度,被团市委等单位授予青年文明服务“共青团号”、“示范病区”和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荣誉称号。仅两年中,六院就拒收或上缴病人钱物12万余元。目前,六院急诊的抢救成功率达到98.36%,病人对医院服务的满意率也从两年前的64%跃升至93.6%。
旧貌换新颜的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正向国际一流医院的方向进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