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一个新构想的命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0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一个新构想的命运本报记者 杨健
3月中旬,“多元逻辑8位高速视频D/A转换器”通过了由中科院军工办和电子部军工预研局主持的鉴定。对于一般人来讲,这个电子新产品拗口的名字实在是太陌生了。但随着中科院王守觉先生的讲解,人们不禁对它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兴趣。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技术指标:从国外28种DAC(数字/模拟转换)产品的资料看,其转换时间在15纳秒以上的17种,10—15纳秒的7种,8—10纳秒的为4种,而这次通过鉴定的产品,转换时间在4纳秒以下,面对着这样的数据,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信号处理领域的数模转换方面,中国人超过了实力雄厚的对手。
可更让人惊奇和感慨的内容在后头:早在18年前,王守觉就提出了支持这一成果的理论构想,并在实验室里将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1977年,中科院半导体所的王守觉院士提出用其独创的模糊逻辑基本单元代替电压/电流模拟开关,大大缩短了转换器的响应时间。但王守觉毕竟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对这一成果的工程化既没有财力也没有经验。当时国内正在大规模从国外引进类似技术,王守觉把这一结果发表在一家学术刊物上,希望得到国内厂家的重视。然而此后,国内厂家在引进上花了数以亿计的外汇,王守觉这一超前水平的技术构想却根本无人问津。5年的光阴无情地溜走了。到了1982年,王守觉尝试着以这一技术开发游戏机的视频卡,制出了4台大型游戏机。把这种高技术应用到技术要求低得多的游戏机上当然是“杀鸡用牛刀”,产业界对他的反应更让他哭笑不得:10年之后的1992年,一个组织认为他是国产游戏机的鼻祖,奖给他一个大花瓶,而那个可以将中国数模转换器产业水平提高10年的理论,也被当作一个大花瓶给供了起来。
直到国防科工委的熊和生总工程师和汤小川参谋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慧眼识珠之后,这个被埋没了10多年的成果才得以应用于工程,并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专家们认为,这一成果应用符合我国实际生产的4微米双极微电子工艺,属国际最先进的产品,它在多媒体技术和实时电视图像处理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宽广的用途,更是高速军事电子技术不可缺少的基础。
谈到这一成果的坎坷经历,王守觉院士深感“曾经沧海”。他说,一项新理论、新思想往往是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被人们接受的。多元逻辑转换器能在18年之后焕发光彩已是非常幸运的了。然而对于那些图省事只顾引进而不愿挖掘国内资源的人们来讲,问题却并不能如此轻描淡写: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机会的错失都会让我们落后挨打、追悔莫及。在我们的身边,如今捧着先进的成果受冷遇的人又还有多少呢?社会的承认啊,你可不能再姗姗来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