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电视剧《农民的儿子》三人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2
第12版(副刊)
专栏:艺人谈艺

  电视剧《农民的儿子》三人谈
谢望新(广东电视台台长):广东电视台在《情满珠江》之后,又推出16集电视连续剧《农民的儿子》。这是一部纯粹写农民的作品,而这里的农民,既非广东的农民,更不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却是中州大地的农民。《农民的儿子》与《情满珠江》相比,在观众的视觉、美学感觉、心理和审美情趣上将形成巨大的反差,收到非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农民的儿子》中的人物、故事、命运,具有充分的地域色彩和地方性,但它无可争议,又是具有充分的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是典型的,有着广泛的代表性的。
这是一部当代中国农民的历史、当代中国农民命运的历史、当代中国农民中极优秀分子创造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我们的时代,仍然是崇尚和需要英雄的时代,崇尚和需要理想的时代。《农民的儿子》中的主人公史来贺是当代农民英雄、是当代真正共产党人的典型形象。
史来贺典型形象所赋予的启示意义是非常朴实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避免和减少历史曲折、走向光明之路的致胜法宝;为处于目前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和教育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老百姓保生存,谋利益,求发展,是真正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丁荫楠(导演)、张健莹(编剧):电视连续剧《农民的儿子》播出了,我们最想说的是一句老话:感谢生活。
创作的冲动来自生活。史来贺是一面45年不倒的红旗,半个世纪的辉煌历史,吸引着我们。创作的素材来自生活。作为一个传记体的纪实作品,我们要弄清历史的来龙去脉,把握史来贺几十年的行为史、成长史和他的心路历程。经过较长时间的深入采访,我们熟悉了那段历史;熟悉了史来贺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及他周围的一切人。他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他是一个普通农民。他用农民的道德、农民的智慧实现了农民的理想,把穷刘庄变成富刘庄。几十年来,他始终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者;是搏击风浪的弄潮儿。
我们先后接触到刘庄几百位村民,从老爷爷到小学生,他们是刘庄四代人,是刘庄历史的见证。故事不是虚构,细节不是编造。面对想象不到的丰富和深刻,我们更多的是筛选而不是编织。生活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辛明(史来贺的扮演者):我是个演员,很愿意演戏。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河南新乡刘庄与史来贺相遇,一种神交已久的感觉油然而生。我敬重他,理解他。“创业难,求人难,创大业,作大难;创小业,作小难;不创业,穷作难”的内心感受和“我就不信猫不吃生姜”的禀性,沟通了我和这位史大叔的心。我决心演史来贺,我自信能演好史来贺。
塑造史来贺这个形象,我面临着新的考验。我有一些有利条件,我演过一些农民:电影《野山》中的灰灰;电视剧《刘山子的喜怒哀乐》中的刘山子;以形象忠厚表演细腻出道。我曾长期在史来贺的故乡生活过,对河南,尤其是对史来贺感情笃深。我当过话剧演员,台词处理是我的强项。可是,面对一个时间跨度大,历史事件大,导演大块面处理,镜头始终集中我一人身上又是同期录音的实际情况,我感觉自己与角色与导演要求仍有不少差距。
我在创作中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用大起大落大激情感染观众。剧中人物台词很多,有政治性很强的、政策性很强的语言,我在处理上把话打散了,说活了,说得让观众听进去。剧中人物内心感情的抒发,我用情绪和语调表现。人物年龄和年代的跨度,我尽量找准形体动作的特点和语言节奏的变化,还为人物设计了长烟袋锅儿、短烟袋、一般卷烟及高级卷烟等不同时代的小道具。
我全身心地投入了角色创造,演得很苦很累。同时,我又是制片人,苦上加苦,累上加累。也正因此,我更体会了史来贺和刘庄人的创业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