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菲亚特何以扭亏为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2
第7版(国际)
专栏:意大利通讯

  菲亚特何以扭亏为盈
本报记者史克栋
意大利最大的私营集团——菲亚特集团1993年亏损1.5万亿里拉(约合10亿美元)。可是短短一年过后,该集团转而盈利1.8万亿里拉(约合12亿美元),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今年2月,菲亚特集团董事长阿涅利在一年一度的董事会上宣布,1994年集团的营业额比1993年增长20%,所属公司无一亏损。菲亚特的汽车在国内市场及欧洲市场的占有率均有大幅度上升。
在意大利政局不稳定、里拉对美元和马克的比价不断下降的形势下,菲亚特集团是如何成功地扭亏为盈,圆满地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呢?
阿涅利董事长指出,菲亚特集团能够在12个月中取得如此满意的成绩,关键是抓了以下四点:
一是保持资本高投入。从90年代以来,汽车市场疲软,汽车生产厂家传统的对策是降低生产、减少投资,等待重新扩大生产。可菲亚特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未减少投资,反而扩大投资,制定了一个3年发展计划,共投资6.5万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更新生产设备和改进管理方法。在汽车设计方面,改进工艺,将过去设计一部汽车需要4年时间缩短为2年,仅在1994年就向市场推出了7个车型,今年计划将推出8个新车型,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二是降低费用开支。1993年被看作是意大利汽车市场“最黑暗”的一年,这一年意大利的汽车销售量比1992年减少20.41%,共售出汽车189万部,比1992年少出售近50万部。为能够保持竞争能力,菲亚特作出了降低费用的决定,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一年来,费用支出已从1993年占营业额16%减少到13%;
三是提高生产效益。主要通过调整生产组织形式、革新产品和生产工序达到此目标,如在南部梅尔费新建的工厂里,已打破了传统的流水线生产工序。以若干个技术生产单位组成的联合体,在联合体里,“白领”与“蓝领”难以区别,办公室与车间之分也不复存在。由技术人员和工人组成的技术小组自成体系,对自己本单元的产品负责。企业设有改革奖,鼓励职工对所做工序的产品提出改革建议;
四是通过股票市场利用社会资金。菲亚特为能在最困难的1993年保持高水平的投资,作出了扩大资本5500亿里拉(约合3.5亿美元)的大胆决定,由于其股票条件优惠,不仅原菲亚特持股者购买踊跃,新股民队伍也在扩大。
企业国际化也是菲亚特能够在本国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能保持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菲亚特除在巴西、波兰有两家独资工厂外,在拉美地区和土耳其等地还有合资工厂。菲亚特目前在国外企业的职工已超过1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7%。1994年菲亚特集团生产的每10台拖拉机中就有9台是销往国外的,每10部工业重型卡车中有8部销往国外,60%的小汽车在国外销售。
谈到菲亚特未来的前景时,阿涅利董事长指出,菲亚特集团的目标是建设成一个高效率的企业,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本报罗马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