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迎难而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2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迎难而上
本报记者肖荻
几年来,在微山湖畔苏北铜山县柳新乡,一道难题如泰山压顶:全乡6.8万人仅拥有耕地6.3万亩,但境内却相继兴建起两座电厂和三座统配煤矿,使他们视为命根子的农田每年以2000亩的速度锐减!
如何挽回损失,他们迎难而上。
大田里麦苗茁壮,油菜金黄。主管农业的副乡长海兴恩告诉记者,过去,这里的农田碱多涝多,他们就大兴水利,从微山湖、大运河引水,改变生产条件和产业结构,使旱涝保收的吨粮田已达两万多亩。全乡20多座翻水站、1500米地下灌渠使4.5万亩耕地旱能灌、涝能排,去冬全乡又兴修农田水利20万方;同时不断扩大农机拥有量,仅拖拉机就拥有3000多台,开沟、播种、割晒、脱粒、运输全部实现机械化,还能支援外乡。
还有一招是利用采矿塌陷地发展水产养殖。这个乡不仅大抓粮、棉、菜、菌、果、牛、羊、猪、禽,而且捕鱼捉蟹、养蚌育珠,最近又发展饲养梅花鹿、珍珠鸡。记者拜访了几家农户,彩电、空调已经不稀罕了。那占地12亩的幼儿园,就是在大城市,我也没见过这么宽敞舒坦的“大摇篮”。在敬老院里,86岁的老奶奶告诉我:无论幼儿园的孩子还是这里的老人,生活、学习、娱乐,全部免费,老人还发津贴。新盖成的小学校三层楼,是当地最好的建筑物。唐沟村人均居住面积是31.7平方米,邻近的孙庄村,人均居住面积是37平方米!
干这一切事业,钱从何来?
全乡32个村发展乡镇企业360多个。记者在环宇集团公司看到,纺织、印染、服装形成一条龙的生产线,据介绍,产品全部出口,年创利300多万元。去年这个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0.8亿元,比上年增长71%,人均收入1751元,比上年增加410元。
就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乡,在耕地锐减的情况下,却连年使粮食产量稳定在3500万公斤左右。耕地面积在全县排列第30位,粮产却位居第3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