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圆满完成大洋多金属结核研究开发任务“大洋一号”科考船凯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1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圆满完成大洋多金属结核研究开发任务
“大洋一号”科考船凯旋
据新华社广州12月13日电(记者刘茜、李斌)我国“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在圆满完成大洋多金属结核研究开发专项任务后,于今天安全顺利地返回祖国。
今天上午,中国大洋协会、国家海洋局、地矿部、冶金部和广东省的领导以及出海人员家属近千人,聚集在广州长洲岛码头,欢迎“大洋一号”考察船的胜利归来。
1990年,我国向联合国申请登记了15万平方公里的开辟区,这块开辟区位于东太平洋海盆、夏威夷群岛南部的多金属结核富集的区域。多金属结核是生长在大洋底部表层黑褐色块体,富含铜、镍、钴、锰等金属成分,远比陆地矿石的品位高、储量大,有着商业开采前景。根据国际海底开发制度,我国必须在明年3月底前将15万平方公里的开辟区放弃30%,使之恢复为国际海底区域。
从1991年开始,我国进行了采矿、选冶方面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多金属结核品位、丰度和海底沉积物特性等数据资料。
“大洋一号”于7月27日出发,在太平洋奋勇拚搏了140多天,航行了29000海里,胜利完成了航行任务。科研人员还首次成功使用了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6000米水下多金属结核观察系统”,对海底进行小范围的详细观测。这次远航获得了15万平方公里的高精度的海底地形图。另外还拍摄了22小时的海底摄像资料,近200张海底照片。这是我国首次获得连续的大洋多金属结核视像剖面资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