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让“共和国长子”更有活力——省部级干部“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班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4
第1版(要闻)
专栏:

  让“共和国长子”更有活力
——省部级干部“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班纪实
本报记者刘工践
春光和煦、迎春花怒放。3月31日上午,中央党校育园楼前。
“怎么样?看到大家气色不错,精神头蛮好,学习还有收获吧?”刚刚给学员们颁发了毕业证书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毕业典礼结束后,走到院子里,亲切地向围过来的学员问道。大家纷纷回答:“是啊!收获不小。方向明确了,信心足了。”
这是为期一个月,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由国家经贸委、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党校共同主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班结束时的一个镜头。“研究班”意非寻常。中央把全国部分省市分管工业的“各路诸侯”、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国有大中企业的“老板”代表召集进京,共商大计。
1995年春天,呼唤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呼唤着共和国“长子”的重塑。“共和国长子”,学员们在学习中饱含感情地这样称呼国有企业:“要让共和国‘长子’更有活力、更有实力。”
坚定一个信念:党的领导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保证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已成为国内外议论的焦点。
研究班学员认为,党中央始终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回顾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作出了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决策;二是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实行承包责任制;三是1992年小平南巡谈话之后,企业改革进入转机建制的新阶段。16年国有企业的改革探索、发展实践证明,党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国有企业的发展是健康的。实力增强了,效益提高了。1992年以来,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以年均增长8.2%的速度行进,上交利税以年均29.5%的增幅上升。河北省副省长郭世昌、山西省委副书记梁国英说:“海外来投资、谈项目,找谁呢?还不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一块,他们看重的是实力和素质。”
至于国有企业的困难,学员们不回避:包袱重,冗员多,设备老,资金缺。学员们分析指出,这是整个国民经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财政部金莲淑说:“要从长远和动态来看待国有企业改革,只要宏观经济形势保持稳定增长势头,问题总不难解决。1994年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好转,实现利润增长10.6%,超过了生产增长5.7%的幅度”。
学员们坚信这一真理:依靠党的领导,过去16年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很大成绩;依靠党的领导,我们一定能克服目前国有企业的困难。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关键是实行政企分开,搞好企业内部管理,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抓住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指明了今后的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念。
明确一个着眼点:搞活整个国有经济,而不是每一个企业
吴邦国同志在研究班上讲话中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而不是着眼于每一个企业。”这一新的概括,学员很赞赏。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有生有死是普遍规律,把每个企业无一例外地搞活,既无这个必要,也无这个可能。而在计划经济下,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政府对企业负有无限责任,包袱越背越重。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强对企业宏观管理,大力着手产业结构调整,不以一个企业成败论英雄,而以一个行业乃至整个城市经济素质是否提高,实力是否增强论成败。他们提出发展优势产业,调整结构的“321”方针:大力发展三产,积极调整二产,稳定提高一产。汽车、通讯、石化、家电、钢铁、电站设备等等支柱产业竞相崛起。去年,李鹏同志到上海视察时说:“对你们这个方针,我看了3年,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
着力抓经营者观念转变。这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另一个“重头戏”。从1991年到现在,每年都引导企业组织一次经济大讨论,比如,1991年组织了上海工业产品发展战略大讨论;1992年组织上海工业经济上台阶大讨论。大讨论使企业强化了市场意识,树立了优胜劣汰观念。打破优不胜、劣不汰,打破企业关不掉死不了,要有生有死,死而后生。
几年来,上海关停并转了257家企业,25.4万个职工进入兼并企业。存量结构重组,优化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搞活了资产存量,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被朱镕基同志称之为“兼并出效益”的三枪集团,不断兼并,消化,再兼并,再消化,连续兼并了6次,集团出来了,效益上去了。
企业重组,为转机增效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结构,企业内部以资产为纽带,以收购、兼并为基本手段,使之融为一体。从1991到1994年,上海的工业速度分别增长了17.1%、21.4%、18.3%、17.1%。
找到一个途径:“三改一加强”是搞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改一加强”,即改制、改组、改造,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吴邦国同志和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同志在研究班讲话中,都强调了这四者要“结合起来”。改制就是转机建制,改组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改造就是加大技改力度。“三改一加强”既包括了《转机》条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也是针对前一段出现的放松企业管理倾向而进行的概括,是近年来各地经验的总结。
学员们认为,“三改一加强”不仅不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矛盾,相反,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它体现了综合配套和整体推进。深化企业改革决不能“单刀赴会”,需要是“联合舰队”,甚至是“航空母舰”的整体推进。
北京市副市长李润五对记者说:“1994年,我市推行了市一轻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对部分工业总公司退出政府序列,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管理,为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奠定了基础。”北京一轻总公司党委副书记、监事长高书平介绍了他们“资产增值、产业转移、机制转换、职能转变、职工分流”的改革经验及效益提高的情况,证明了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威力。
青岛海尔集团公司总裁张瑞敏、东风汽车集团总经理马跃分别介绍了执行“日清日高管理法,走名牌效益之路”和“推行质量成本责任制,眼睛向内天地宽”经验,证明了科学管理是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学员说:不论什么社会,不论什么年代,加强管理应该是企业的永恒主题。
燕化30万吨乙烯改扩建为45万吨工程——朱镕基同志称之为“建设思想、建设模式、建设方法都有突破”。该工程的总指挥、北京燕化公司经理刘海燕在研究班介绍了他们的技改经验。记者听到学员的普遍反映是一个“实”字,实实在在、扎扎实实。
不发达地区如深化企业改革,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沈淑济在会上发言,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回答了这个问题;资源优势+扶持政策+现代科技+严格管理=优势产业=名牌产品。鄂尔多斯、鹿王羊绒衫、仕奇西服、戎冠羊绒呢制品就是在优势产业政策下冲出亚洲、占领世界市场的。伊利奶食品系列也是这样走遍大江南北。
牢记一个指导思想: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短短的一个月学习,朱镕基、胡锦涛、吴邦国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对学员作了重要讲话。这,都体现了中央领导同志对学员的关心,对研究班的重视。
几位中央领导的讲话,都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用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班的学员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6年前,我们党遵循这一原则,指导农业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胜利。16年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中,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要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和实践。
坚持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邓小平同志说:“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学员们认为,西方政治家欢迎中国改革是希望我们搞私有化,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邓小平同志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学员们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搞得好不好,也必须用这“三个有利于”衡量。必须要勇于实践,不等、不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坚持从实际出发。学员们认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情况不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也好,18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也好,面上的工作也好,只能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不能一种模式。
正确处理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学员们认为,发展非国有制企业,可以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以公有制为主体,也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二者相辅相成。社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深化企业改革是一件艰苦细致的工作,要胸怀大局,充分考虑到国家、社会和职工的承受能力。
学员们相信,用小平同志的理论武装头脑,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上下齐心,我们的国有企业一定能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展现雄风,占居有利地位。
“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树成阴子满枝”。学员们结业时,研究班支部书记、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勉励参加学习的60位学员,要像60颗种子,把学习成果带回去,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