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梅兰芳访苏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梅兰芳访苏轶事
许恒声
去年12月26日下午,俄中友协在莫斯科友好之家举办报告会,纪念中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梅兰芳诞辰100周年。报告会由俄中友协中央理事会主席齐赫文斯基院士主持。报告人介绍了梅兰芳的艺术生涯和他塑造的诸如天仙美女、贵妃宫姬、名门闺秀、巾帼英雄等众多的艺术形象,并着重谈到梅兰芳在前苏联的创作活动。
今年是梅兰芳在前苏联访问演出60周年。1935年2月,梅兰芳应全苏对外文化协会和全俄戏剧协会的邀请到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演出。梅兰芳是我国第一位把京剧表演艺术传播到苏联的人。他的演出活动自然引起了当地艺术界的关注。
为了安排梅兰芳的演出活动,苏联成立了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钦科、梅耶荷德和爱森斯坦等戏剧界知名人士参加的接待委员会。60年前,苏联观众对中国京剧一无所知。为了使广大观众对中国京剧的艺术特色和梅兰芳的艺术思想及其对戏剧发展的深远影响有所了解,全苏对外文化协会专门出版了《梅兰芳与中国戏剧》一书。
梅兰芳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舞台上演出了《宇宙锋》、《刺虎》、《打渔杀家》、《虹霓关》和《贵妃醉酒》等剧目。梅兰芳以细腻、生动、传神的演唱和表演技巧把剧中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所表演的《霸王别姬》中的剑舞、《西施》中的羽舞和《木兰从军》中的一段舞蹈形神兼备,更是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连演数日,场场爆满。当时梅兰芳42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已是70多岁高龄,且患有心脏病,但他仍然多次到剧场观看演出,使梅兰芳深受感动。中国戏剧大师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平和谦逊、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在一个半月的访问演出期间,梅兰芳不仅演戏,而且为了扩大眼界,汲取俄罗斯的艺术营养,还观看了歌剧和话剧,参观了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此外,他还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起观赏了由其执导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两场戏。
1935年4月14日,梅兰芳的演出活动结束后,他请丹钦科主持一次文艺界的座谈会,以便征求他们对京剧的意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和爱森斯坦等人都出席了这次座谈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座谈会上高度赞扬了中国京剧和梅兰芳的演技,称梅兰芳的表演是“令人难忘的”,他表演的京剧是“令人着迷的第一流戏剧”。他说,托尔斯泰认为,“艺术与其他一切精神活动方式的区别就在于艺术语言能被所有的人理解,能让所有的人受到感染”。他确信,如若托尔斯泰生前了解梅兰芳,也肯定会爱上京剧的。
整整60年过去了。同那次座谈会和梅兰芳访问演出有关的所有资料,一直保存在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国家档案馆内。笔者在这些资料中看到了列宁格勒戏剧博物馆馆长给全苏对外文化协会的一封信,请求转达他对梅兰芳馈赠礼品的谢意。在这些资料中,还有梅兰芳当年为全苏对外文化协会亲笔题写的八个秀丽的大字“沟通文化促进邦交”。俄罗斯朋友们认为,梅兰芳的这一题词是俄中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之一,应被列为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史料。(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