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西方企业投资方向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7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论坛

  西方企业投资方向的变化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研究所教授童书兴
当代世界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都打上深深的烙印。在科技进步的影响下,西方工业国家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其产品和服务呈现出明显的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表现在技术、知识密集性产品和服务在产出中所占比重的增大和高技术产品层出不穷,而且表现在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运用和一般工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并突出地表现在信息产业的迅速增长。1991年,办公室设备和通信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已达到3250亿美元,与汽车产品并列成为最主要的国际贸易产品。
西方工业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的日益技术密集化,是这些国家把投资转向发展科技的结果。
当前西方大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显著特点有三个:
一是资金的高投入,对技术开发的投资超过购买设备的投资。早在1986年,日本制造业的50家大公司的研究与开发(R&D)支出总额已达268.12亿日元,超过了购买设备的支出(256.05亿日元)。1992年,美国900家大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达794亿美元,平均每家公司0.88亿美元。从1991年起,美国企业购买电脑及通信设备的支出已大于购买其他生产设备的支出。根据1994年4月4日《幸福》杂志报道,1992年美国购买信息产品的支出为1350亿美元,而工业资本支出仅为1100亿美元。
投资于研究与开发(R&D),导致了创新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研究与开发在工业中的投资总额常常被当作潜在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取得竞争优势的标志。
有效发挥科技投资的作用,把科技投资大部分用于应用研究,着力开发商业性技术,是西方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第二个特点。日本在这方面很突出,它的投资主要用于民用技术的开发与研究。1990年,非军事研究与开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日本为3%,德国为2.8%,美国只占1.9%。日本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是:
●重点放在迅速消化、吸收、改进外国技术,开发新产品,满足市场用户的需要。日本企业投入很多人力和物力来进行技术开发,以便在产品市场上超过别人。技术开发比搞发明更容易得到利润。日本企业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容易迅速盈利的路子。
●研究与开发主要由私人企业依靠自己融资进行,在私人企业研究与开发支出中,政府融资只占2%。而在美国和欧洲的私人企业研究与开发融资中,政府资金占20—30%的比例。日本私人企业研究与开发融资方式,决定其资金投向主要是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决定了其研究与开发主要是面向市场,并以盈利为目的。
●日本公司享有研究与开发的税收优惠,即日本政府推行鼓励日本公司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创新活动。
●在日本公司内部,研究部门和其他部门关系密切,公司各部门的人员是相互流动的,研究与开发资金的分配服从于生产和销售的总目标,因此科研成果很容易商品化。而在美国,公司却将大部分科研资金分配给研究室。
西方大企业科技投资的第三个特点是联合投资,优势互补。西方企业之间尽管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是相互联合也相当普遍。根据不完全的统计,1990年世界各种不同形式的联合体已有7000多个,包括了几万家企业。西方企业之间的联合,不仅发生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而且发生在竞争者之间。当前西方企业各种不同形式的联合,常称为战略联盟,因为它较少要求股权参与。最近,这种战略联盟甚至出现在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之间。如在世界占第二位的商用飞机制造商西欧“空中客车”,就是由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公司组成的。1992年7月13日,半导体工业中的三巨头,在世界存储器制造中分别占第1位、第2位和第11位的IBM、东芝和西门子,签订了为期8年的协议,共同开发256兆高级芯片。据调查,现在美国85%的电子公司已经结成这样或那样的战略联盟。看来,战略联盟将成为90年代西方企业主要业务方式。
联合是西方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一种手段。技术迅速发展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的压力,开发高新技术所需要的巨额资本,是促使西方企业加强联合的基本原因。
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来看,在竞争企业之间不仅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而且也往往存在共同的利益,因此,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其两败俱伤,不如联合起来利益分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