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阅读
  • 0回复

建立创名牌的激励机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8
第2版(经济)
专栏:中国名牌大家谈

  建立创名牌的激励机制
国家体改委范恒山
争创名牌的根本动力是利益。因而,推动名牌生成的着眼点应放在利益激励上,即构建一个名牌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
激励包括自我激励和外部激励。前者的关键是使企业转换机制,即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等、靠、要”,以及这些年形成的权责分离、负盈不负亏的机制,转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这种机制能够促使企业从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出发,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同时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来创出自己的名牌,实现名牌优势、名牌效益。这其实就是市场经济所需求的竞争机制,没有竞争,不可能创出名牌。而要形成这种自我激励机制,不能依赖于“放权让利”,而必须紧紧抓住理顺产权关系这个核心环节,实现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上符合市场经济本质要求的创新,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激励机制的构建中,这是基础和关键。
除此,还要有适当的科学的外部激励。这包括政策上的激励、宣传上的激励、物质上的激励、精神上的激励。在这一点的一个关键处是:对名牌的激励或奖誉也应该是“名牌”级的。
要促进名牌事业发展,还需要一套科学确认名牌的指标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开始争创名牌,有关部门也开始重视名牌的挖掘与发现。但这方面存在的一个大缺陷是,对名牌的发现与挖掘是通过评比实现的。而这种评价为主观好恶意识的介入、权力的干预与金钱的骚扰等开了方便之门。故这种名牌评比带来的直接后果往往是:有些非名牌经过“评比”后才成为名牌,成了群众没公认的“专家”或关系名牌;有的名牌评比后就不再重视提高产品质量,还有个别假冒伪劣也成了名牌。有些“名牌”的效应也仅仅体现在开新闻发布会之时。其实名牌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评”出来的。在这方面思维上应该有一个大的转变。但名牌有一个确认的问题。哪些是真正的名牌,其名牌的效应多大、价值几何、特色安在,应当有一个标准,故此需要有一套科学确认名牌的指标体系。有了这套指标,无须评比,企业、社会公众也可以对号鉴别,也可以解决一“评”定终身的问题。当然,产品不同,评价的指标亦不同,且有些指标体现相当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故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或组织来从事这项工作。一般来说,评价指标应该尽量反映产品的品质,体现相当程度的社会认同,既有一般性指标如市场占有率、营销额、返修率等,也有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性指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