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爱,使她重新站起来——“外来妹”王茗京城获救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爱,使她重新站起来
——“外来妹”王茗京城获救记
张献怀申晨
再过几天,王茗就要出院了。
一个拖着残疾的身体,从安徽含山来京打工的“外来妹”,几乎被宣布为终身瘫痪之后,又要重新站起来了。
躺在解放军三○四医院骨科的病床上,小王茗噙着眼泪对我们说,出院后要干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感激那些给她勇气、给她温暖的叔叔阿姨们。
她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哭诉”了她来京的奇遇。
王茗出生在安徽含山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3岁患脊柱结核,一年后成了个瘫儿。虽然做了手术,但却落下了残疾。
靠着一门裁缝手艺,1994年4月,她出来闯世界,在北京郊区一家私人开的服装加工厂,开始了打工妹的生活。过度地劳累,使她本来就病残的躯体日益变差。白天干活,腰一阵阵钻心的疼痛,走路必须要两手托着腰,晚上疼得睡不着觉。
王茗通过广播电台医疗咨询热线,辗转找到了解放军三○四医院骨科副主任姚长海。经过姚医生认真检查,确诊王茗患的是脊柱角状后突畸形。病情虽然不是不可治,但比较麻烦,要担风险,而且医疗费需要1万元左右。
1万元,对一个打工妹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1995年1月20日,离春节还有10天。
姚医生心里想,王茗的病已经十分严重,如果及时治疗还有一线希望,否则,过不了多久就会瘫痪。马上就是春节,一个残疾女孩,身处异地他乡,身边没有亲人,万一发生意外怎么办?出于一个医生的职业良心,他把自己的想法向院领导作了汇报。院领导当即指示:治疗要紧,先收下,钱以后再说。
3月1日早上8点,王茗被推进手术室。无影灯下众多有经验的医师为手术全神贯注,手术非常顺利,非常成功。
王茗是幸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她遇到的都是好人,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她被爱所拥抱。护士长谢燕宁带领全科护士,像亲姐妹一样对王茗精心护理。护士们常放弃休息,给王茗洗头、洗脚、喂饭、端屎端尿。协理员白宗林像慈父一样经常和王茗谈心,还从家里煮了香喷喷的鸡汤送到病房,让王茗补身子。
今年是司德林出院10周年。10年前,也是三○四医院的大夫们免费为这位长满褥疮的小儿麻痹症患者免费治愈了重病。3月4日,他和妻子邱静到三○四医院“探亲”。当他听到王茗的情况及三○四医院为王茗治疗的情况后,司德林说:“10年前三○四医院救了我,今天,我也应该为救治王茗出点力。”他从身上掏出500元钱,对妻子说,“我腿不方便,你去病房看看孩子。”
…………
面对这些无私的人们,王茗激动地说:“我不要钱,我要站起来!我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报答亲人对我的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