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马丘比丘雄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3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海外游踪

  马丘比丘雄姿
管彦忠
满载游客的大轿车,一辆接一辆跨过奔腾的乌鲁巴巴河,沿着多处180度转弯的盘山公路攀越而上。车行8公里之后,便到了慕名已久的秘鲁马丘比丘遗址考古公园。
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中意为“大山”,位于秘鲁东南部的库斯科省。放眼望去,万仞群山连绵不断,雄关险峻。这里海拔2135米,气候温和湿润,动植物种类繁多,光是兰花就有140种之多。从11世纪开始,古代印加人就选中这块风水宝地建立起他们的宗教首都,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登高远望,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遗址公园尽收眼底,农业区和城区各占一半。农业区的山坡上是层层台地。印加人用石块砌成一堵堵石墙,然后填上泥土,筑成了长条形台地,在地里种玉米和土豆等作物,或饲养牲畜,供全城上千口人消费。玉米是印加人的主食。这里没有灌渠,台地本身既能保持土地湿润,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在中段有一条水渠(在巨石上凿成槽),将从5000米高的雪山融化的雪水过滤后,引向城区。
城区的建筑群呈V字形,错落有致,气势恢弘。中间是位于不同水平的几个长方形广场,这是举行宗教仪式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广场北部的建筑多数是庄严的庙宇和宫殿,南部的房舍则是当时工匠们的作坊和知识阶层活动的场所。所有的房屋都依山而筑,由石阶相互连接。印加文化始于公元11世纪,13世纪时达到鼎盛,300年后才逐步消失。置身于这些古朴建筑之中,印加人建筑师的天才和工程质量令人叹为观止。
在马丘比丘这个印加人的宗教首都,敬神用的庙宇自然占有重要地位。太阳庙、地庙和水庙三位一体,但建筑风格有所不同。太阳庙建筑在一块长10.5米的巨石之上,内有一祭坛,朝东的墙上开了一扇长方形窗户,6月21日进入冬季时,太阳正好直射庙内,标志着当地的收获季节已经开始。太阳庙基石底下的陵墓,是印加人向主要首领献牲的地方。地庙在太阳庙的入口处,内墙上留有壁龛,供祭祀用。古代印加人崇拜太阳神,认为太阳代表着光芒、能源和生命。他们也敬地神,因为地神为他们带来食粮。太阳庙的南侧是水庙,至今石槽里仍然泉水淙淙,清澈凉爽。
主庙和三窗庙在建筑遗址中最为壮观。主庙长11米,宽8米,砌墙的石块呈不规则形状,经过细致加工后,严密而准确地结合在一起。在神鹰庙里,石板地上刻着神鹰的头像,两块斜置的大石如同神鹰的翅膀。按照印加人的信仰,飞向太阳的神鹰是使他们与太阳神保持联系的神鸟。
我来到王宫。印加王睡的是石砌的床,中间放上草垫。宫殿的山墙很高,两檐很长。据说这样设计除了显示国王的威严外,也利于通风。连接各厅室的门有两米多高。印加人个子高大,在当地发现的一个木乃伊身高达到1.97米。
登上“金字塔”,只见顶部开阔的院子里有一块大花岗岩被凿成三级平台,上端是一个倾斜的菱形体,4个角正指东南西北方向。导游介绍说,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观象台,根据太阳的光线和阴影来测定时间,类似中国的日晷,印加人称之为印第瓦塔纳(克丘亚语意为“太阳年”);二是作祭坛用,印加人每年6月都要向太阳神献牲祭祀,求神赐福保佑。
马丘比丘考古遗址位于浓密的原始森林地区,有一条“印加之路”通到这里。它的历史并没有文字记载,第一批居民的年代难以考证。直到本世纪初,美国学者海勒姆·宾厄姆在一些秘鲁学者考察的基础上,对这个“印加人失去的城市”的演变和作用提出了比较科学的结论,使古代印加人创造的灿烂文化开始享誉世界。作为古代秘鲁象征的马丘比丘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文化遗产”。1948年,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112公里的铁路修通后,为发展当地旅游业带来了福音。现在,马丘比丘考古遗址的雄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