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军人的双休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3
第4版(副刊)
专栏:

  军人的双休日
刘国顺王绍波
在人们的头脑中,常对军人的业余生活打上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单调枯燥的烙印。那么,官兵们在八小时之外,特别是部队实行双休日后究竟是怎样生活的呢?带着这个问号,在一个周末的早晨,我们走进了驻长春某红军团。
刚一进营门,我们便感受到了一股涌动着的军营文化的春潮。官兵们用那一双双舞枪弄炮的手在挥毫泼墨,描绘着军营生活;那些站在哨位上有如雕像的士兵在宿舍里也吟诵起自己的诗作;那踢惯了正步的腿却悠悠地扭起了大秧歌……
一阵欢快的唢呐声,把我们引到了团大操场。只见红三连80多名官兵组成的军营秧歌队扭得正欢。这是他们将东北大秧歌加以改进,糅进了军人的粗犷与豪放,尤其是那戴着大头娃娃的两个小新兵,一扭臀,一举手,一晃头,惹得官兵们忍俊不禁。炮营40多名官兵组成的舞龙队也舞得兴起,不时地变换着花样。刚刚还沉浸在“群龙戏珠”的喜悦之中,倏然间就变换成了“四龙过江”的队形,接着又摆出了“龙盘神座”的方阵,引得400多名观看的官兵笑脸充盈。而红九连100多名官兵组成的军营腰鼓队,也展示了拿手好戏。军士长刘先哲敲打起牛皮大鼓来是恁般的潇洒自如,众官兵和着欢快的节奏,有规律地跳动,那红绿绸子一扬一收,似流着火红的情感,极富情调,敲打腰鼓发出的“咚叭、咚叭”的声音,令人心旌荡漾。
这时,循着一首雄壮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声,我们走进了团大礼堂。这里正在进行文艺联欢会。105炮连战士乐队的42名战士正在兴致勃勃地演奏着《保卫黄河》和《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战歌曲,当我们信步走进团卡拉OK演唱台时,只见屋里早已坐得满满的了,从喊惯了“一、二、三、四”的嗓子里唱出来的《小芳》、《东方之珠》等流行歌曲,别具韵味,掌声、叫好声、笑声此起彼伏,在整个房间里回荡。
当我们走到榴炮一连时,发现全团唯独这个连悄无声息。我们带着疑惑推开了连队俱乐部的房门。一进门,只见50多名战士有的在轻轻地研墨,有的在练习书法,还有的在装裱已写好的字画。那份专注,使得我们走到他们身边,竟也没有丝毫的察觉。正在给大家上课的,是在这方面小有名气的王学艳股长,他对笔者说:“这是将全团爱好书法和字画装裱的战士都集中到这里来学习了。”笔者忽地发现在学习桌前练字的还有一名干部,一问原来他就是榴炮一连的指导员杜国民。怪不得这个书画装裱班设在榴炮一连呢。笔者环顾了一下墙上挂着的战士们已装裱好的40多幅字画,感到这些战士真不简单。
在看完二营战士给大家表演的军营花杆、军体拳、棍操后,我们又先后走进了微机操作班、新闻写作班、初、高中文化补习班……只见有的战士在全神贯注地听讲,有的在记着笔记,也有的在进行实际操作。周末的军营俨然成了一座文化的殿堂。
在团里呆了两个多星期,每天都能感受到战士们在休闲的时间里,人人都干着自己愿意干的事,人人都生活在娱乐和知识的天地里。
这个团地处市区的繁华地段,营区四周有40多家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电影厅等娱乐场所。每当华灯初上的时候,歌舞厅里那软绵绵的“金曲”不时地飘进战士的耳鼓,娱乐场所那霓虹灯的闪烁也时时在诱惑年轻的士兵。相形之下,部队的文化生活显得有些冷冷清清。
一个战士在服役期内有近1/3的时间是休息时间,不能让年轻的战士在双休日里没事可干,那样会把战士的心呆散、人呆懒。要利用这个时间让战士求知、求乐、求美。团党委会上大家形成了共识:要用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清新的精神生活进入军营。他们投资了5万多元钱,为每个连队购买了一批文体器材和文化学习的教材,修建了5个篮球场、平整了足球和排球场地,又组织各营办起了军乐队、花杆队、秧歌队、舞龙队和腰鼓队。此外,还适时开展了演唱会,影视赏析等活动。随后,又根据战士意愿,办起了新闻写作等18个专业40多个周末育才学习班。这样,一到双休日,官兵们既可在连队俱乐部里打台球、乒乓球,唱卡拉OK,也可吹拉弹唱笛子、口琴、吉他等各种乐器,还可自学或参加团里举办的各种学习班。一个连队俨然是一个小剧团,一个连队就是一所小学校,使战士们求知求乐都有了去处。
又是一个华灯初上的周末,笔者听着那优美的歌声,和着那欢快的鼓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里。已走出了很远,但那股军营文化的春潮依然在笔者心中荡漾。(附图片)
战士们正在用土豆、角瓜等进行雕刻比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