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我们拥有共同的语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手拉手——雏鹰万里行

  我们拥有共同的语言
高国营陈璇
“隔山隔水,隔不断日月当头;日出日落,共此长天一片”。4月13日下午,海峡两岸的小朋友冒雨相会在鼓浪屿皓月园里。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台商把子女带到厦门上学。两岸的孩子在一起读书、嬉戏。然而,相隔40多年,两岸的闽南话各有发展,这影响了台湾小朋友厦门的学习、生活。于是,孩子们开始寻找共同的语言,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厦门小朋友江乐盈告诉我们,她的好朋友欧阳思妮刚从台湾来到厦门时,拼音考试题全不会做。同学们在和她谈话时,便常问她:“这个字怎么拼?这个音节怎么读?”锻炼她的拼写能力。内向的欧阳非常高兴地接受同学们的帮助。在第二次拼音考试中她得了满分。12岁的邱创扬原在台北上学,他父亲看中了内地学校的智育、德育水平,便把他一人送到了厦门。小创扬对我们说:“我要争取将来考上北大!”由于这些孩子流动性大,老师、同学常为他们补课,他们的父母回台湾探亲时,老师、同学的家就成了他们的家。台湾小朋友黄荣贞告诉我们:“不管将来走到哪里,我都会牢牢地记住:在厦门我有很多好朋友,他们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样关心我、帮助我。”
厦门市一所少年宫黄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对前年的台湾之行记忆犹新。在台北、台中、彰化等地,他们“闽南乡音情”的少儿歌舞吸引了无数台湾观众,人们在剧场中站着看、挤着看。台湾闽南老乡拥抱着他们热泪盈眶……
红红的腰鼓敲起来了,欢快的闽南童谣唱起来了。
在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塑像下,对着大海,10多位厦门、台湾少年儿童绘出了一幅10多米长的友谊图,他们把它郑重地交给了来自北京的“手拉手——雏鹰万里行”采访队,请采访队转交给全国少工委,作为给第三次全国少代会的献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