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我国面粉生产能力已过剩1/3多,然而近几年每年都进口几十条制粉生产线。为什么?市场呼唤高精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9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

  我国面粉生产能力已过剩1/3多,然而近几年每年都进口几十条制粉生产线。为什么?
市场呼唤高精粉
本报记者费伟伟
民以食为天。倘论起这十几年的变化,我看有一点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就是“吃饭”。且不说几个盘子几个碟的菜,就说那主食,早些年,那馒头有这样白么?
1979年冬,我大学同室一位来自黄河滩区的同学往回捎的礼品,竟是满满一书包学校食堂做的富强粉馒头。“老家好多人没见过这么白的馒头哩。”他说。
这样的“礼品”现在肯定是拿不出手。多少年来,一直在老百姓餐桌上唱“主角”的标准粉,近年来总产量已下降到不足1/3,取而代之的是中高档的特二粉以上精度的面粉,年产量约占面粉总产量的67%。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档面粉一是量少,二是品种不丰富。欧美国家各种专用粉数以百计,日本甚至多达200多种,而我国目前仅有十多种。1992年全国精制粉和专用粉仅生产了64.8万吨,只占总量的2.45%。有关专家测算,如果精制粉、专用粉供应充足的话,仅一个北京市1992年就需50万吨。因此,国内许多高档宾馆、饭店中使用的精粉、专用粉还不得不需要进口。
那么,是生产能力不足么?我国目前城镇人口年消耗面粉量约3000万吨左右,而城镇面粉年加工生产总能力已达5000万吨以上。然而,能生产专用粉和高精粉的厂却不多。因此,近年来,我国在制粉能力已经大大过剩的情况下,每年仍要从国外购买几十条制粉生产线。
国内贸易部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日本佐竹粮食加工技术研讨会,比较明显地反映出了我国国产粮食加工设备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佐竹制作所创办于1896年,是日本动力碾米机的开山鼻祖,这比我国第一家机制面粉厂晚近20年,然而现在该所的设备制造和工艺设计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与佐竹制作所的设备相比,国产设备耗能高,出粉率低,质量保证性差。仅出粉率这一项,如果能够引进佐竹的技术,提高3%,全国一年就将多生产近百万吨面粉。因此,加速推进粮食加工行业的现代化,充分满足广大群众对高等级面粉的需求。市场在呼唤高等级面粉,我国面粉工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已刻不容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