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从冬到春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19
第11版(副刊)
专栏:

  从冬到春的故事
邵长城吴美权
1994年11月15日,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骤然降至中原。天气阴沉,狂风怒吼,雪花飞舞。然而,在济南军区驻河南省新乡市某部营区内,却呈现出一派火热动人的场面:一条长长的人流在移动着,一沓沓人民币塞往一位解放军战士手中。战士的身边站着妻子纪翠阁,她怀抱小儿子,泪水挂满脸。小家伙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瞅着穿白衣服的叔叔阿姨们,脸上露出迷茫的神色……
望着怀中堆成小山似的捐款,孙高山的泪水倏地涌出了眼窝。他万万没有想到,当自己的家庭遇到困难时,竟然会得到这么多素不相识群众的捐助。
孙高山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这冬天的雪也是热的。
小孙是从山东省东明县入伍的一位普通农家子弟。入伍8年,先后13次受嘉奖,两次荣立三等功,他所带的班也先后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但他却遭受到了巨大的家庭不幸。
原来,他在农村的三岁的儿子小飞飞因患乙型脑炎变成了痴呆儿;他的妻子纪翠阁因贫病交加,心力交瘁,在死亡线上挣扎……
为了给孩子看病,家中欠下两万多元的外债,值钱的东西几乎全卖掉了。
面对家庭的困境,身在军营的孙高山虽然白天在训练场上一丝不苟,虎虎生威,可一到晚上,眼前总会浮现出远方妻儿的身影。他也曾打过退堂鼓,想提前退伍回去帮妻子一把。但转念一想,平时自己给班里的同志们常讲革命军人应无私奉献的道理,如今自己却产生了提前离队的念头,不由地脸上发烧。何况,近几年部队给了自己那么多的荣誉,更何况,他也离不开情同手足的战友,离不开朝夕相伴的指挥仪和高射炮群,离不开八年来培养自己成才的火热军营!在家庭和军队建设的天平上,他把砝码压在了后者。
去年3月,小飞飞病情极不稳定,经常抽风,适逢部队指挥仪分队要到郑州外训,孙高山把身上仅有的50元钱寄回了家,毅然带领全班踏上了外训的路途。“八一”前夕,部队组织专业大比武,孙高山所带的班一举两次夺魁,他本人也获得了指挥仪班长指挥专业的第一名。10月,济南军区几十支高炮精英部队汇集某靶场决一雌雄。三连受命打难度最大的“西进靶”,孙高山和同班战友密切配合,及时捕捉目标,从而为全连取得“空中开花”的战绩打下坚实的基础。望着战友们欢呼雀跃的情景,孙高山眼含热泪不由地再次想到了家乡的妻儿……
孙高山和妻子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山东省青岛市一位人大代表的心,他给孙高山寄去1000元钱,并在附信中说:“请允许我以一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向您和您的爱人——可敬的军嫂说一声谢谢。因为有了无数个像您一样献身国防事业的年轻人,才使我们有了今天这样的太平生活;也正是因为有了像您爱人那样无私奉献的军嫂,才使千万个像您一样的年轻军人面对巨大的困难而不后退……”
孙高山夫妻催人泪下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地群众纷纷来信来电慰问,有的还主动提供医疗信息。一位和小飞飞同名的六岁男孩和爸爸一起送来了妈妈刚给他买的价值40多元的过冬棉鞋,另一位署名“晓珠”的小姑娘还随信寄来10元钱,要给飞飞“买点好吃的……”
11月11日,新乡市劳模表彰会上,市起重设备厂厂长赵建国当场把市里奖给他的500元钱捐给孙高山一家,并在全厂开展了“军人在奉献、军人家属在奉献,我们工人怎么办”的大讨论,全厂870余名职工踊跃加入了为孙高山一家捐款的行列。
消息传到齐鲁大地,也同样引起波澜。截至元月中旬,孙高山一家已收到社会各界捐款万余元。
万把元钱,在一些大款手中,只是去歌厅潇洒一回的费用。但这万余元却是分分含情,它饱含人民群众对当代军人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钦佩和敬重的浓浓情义,它的深刻内涵已远远超出了本身的价值!
心里的冬天并不长久,温煦的春天已提早到来。(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李善杰摄)
剪纸郭民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