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灿烂的笑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20
第10版(副刊)
专栏:恒安杯巾帼风采散文征文

  灿烂的笑容
吴强
进入长江三峡,就进入了一个两岸连山、烟笼雾锁、气象万千的境界。其间长江的朗色和柑桔鲜红的面庞,使寓居其中的三峡工程的身价在世界的注视下更是与日俱增。
去年腊月,我披着满身的灰尘去宜昌县采访移民的搬迁工作。此时阳光出奇的温馨,金光徐徐铺过晃动着的草叶。但当我看到那些古迹斑斑的房舍在走过千年的灰暗与郁闷之后,轰然一下倾覆崩裂,代之而起的是磅礴的搬迁潮音的时候,便深深地体味出,移民的搬迁工作并不那么轻松。
我进入搬迁现场时,宜昌县移民局的同志正在帮助移民搬家。人到中年的宜昌县移民局副局长冯发慧扛着一根粗壮的木头,迈着一双沾满泥水的脚跨过废墟、跨过我的惊叹,形象与战争年代支前的女民兵并无二致。她在喧闹的境域中承受着大刀阔斧拆下的陈迹和重力。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肩头压着的不仅仅是几副门窗,几根木头,而是一副无数移民希冀的革故鼎新、不可或缺的富旺重担。
这一苛刻的工作性质就决定了冯发慧不是蜻蜓点水做思想工作的那类干部。她的工作使命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沉重。未经沉重的工作是一缕浮光掠影的陶醉;未经沉重的自我不会有伟大的创造。而冯发慧在沉重中凭着勇气创造了奇迹——她用13天的时间为856名移民组织兴建起158套新居;她游说240多家企事业单位接收安置移民4100多人;她在一年的光景里风风火火组建了14个外迁移民居民点……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临时船闸、永久性船闸按期开挖。
可以这样说,那排排崭新的移民新居,装着祖国的问候,装着移民对冯发慧的感念,也装着每一位移民心中新生活的路基。冯发慧用心血为移民崭新的一步壮着行色,这“行色”不是一般情况下的暖人肺腑的语重心长,而是一种与移民的生存状态同呼吸共命运的具体行动。崇高和献身在冯发慧身上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一种从容不迫的身体力行。难怪她的女儿在想念她时,就写下这样一张字条托人捎给了她:妈妈,您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我已经吃完了你买来的两箱快餐面,现在家里只剩下一个咸鸭蛋了……
冯发慧的移民工作确实干的有声有色,她的目光总是在移民的生活周围扫来扫去,而很少有精力与时间关注一下她即将中考的女儿。
冯发慧在这个把瓦砾砌成新庐的岗位上,寻找着另一种人生快乐,另一种以弱小身躯向困难和险阻勇敢挑战的壮美。是什么支撑着她的意志?冯发慧用十分朴实的语气说道:“焦裕禄离开我们很久了,但他的工作作风却永远是年轻的。我对焦裕禄的敬重就是我力求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我看到了中国当代妇女干部的别具风采,也看到了共产党员知难而进、坚韧不拔的伟大之举。超负荷的工作使冯发慧的前胸长出一个毒瘤,她逃过许多同事关切的目光,裹着手术后的纱布依旧忙碌在工地上,直到最后痛楚难抑被同事们发现……据说冯发慧在一天夜里大声喊着:“慢一点搬”,惊醒了身边的女儿,原来她做梦还在念念不忘移民的坛坛罐罐。
冯发慧就是这么个女人。就是这么一个被宜昌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称号的女人。
在我结束采访的时刻,冯发慧正凝神地站在一条新铺成的道路上,淡淡的半透明的色彩簇拥着她,簇拥着她汗水洗亮的许多新窗户。
这是她的灿烂微笑么?应该说是的。
(作者单位:湖北宜昌市委宣传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