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玲珑古城俏也争春——写在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撤县设市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20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玲珑古城俏也争春
——写在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撤县设市之际
本报记者董宏君
关东的春天较之南国似乎少了不少娇媚,宁静的大平原宛若刚刚梳洗过的新娘,还没来得及上妆,清爽中倒也显出几分素淡的雅致。然而,火车一出辽西走廊向北,却倏地闯进了一片“香雪海”,杏花刚落,梨花竞放,桃李争春!这就到了刚刚设立的辽宁北宁市。
尽管春寒料峭,北宁人却深解春的含义。在这块世代耕耘的古老的土地上,今天的北宁人一如争春的桃李,正用智慧和汗水在土地这部巨著上不断添加着新的眉批……
北宁市原为北镇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腹地,53万人口,满族占62%。这块1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山奇水秀,古城玲珑,更有北宁人引以为骄傲的历史和文化。且不提一代贤相耶律楚材,单是全国五大镇山之一的医巫闾山就有说不尽的话题。然而,北宁人首先拉着我去看的却是春天的土地,因为北宁的农业与这座城市有着鱼水般的关系。这块土地上成长起了他们自己的“第一伟人”——高伯昌。53岁的高伯昌是罗罗堡乡吐云寺村的一位普通农民。8年前,当他首次在果树下种植韭菜成功时,他做梦也没想到,两垄地韭菜会让吐云寺和罗罗堡乃至全北宁人风光了一回。他更没想到,他的梨树下会留下省长、市长们的串串脚印和声声赞叹,经济学家和植物学家会把他的名字写进论文。这就是北宁“两高一优”农业中,占突出地位的“立体农业”。放眼望去,一排排飒爽英姿的果树下是如雪的塑料薄膜暖棚,棚内一畦畦碧绿的韭菜长势喜人。据介绍,这个乡去年人均收入1739元,年产蔬菜0.5亿公斤,花生米、鸭梨大量出口。在十几公里长的公路上,我们看到一派繁忙景象: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的运菜大车正云集在这里收购韭菜。一位来自哈尔滨的菜贩说,他每年至少要从这里运走1—15万公斤蔬菜。
作为全省的主要产粮区之一,北方最大的蔬菜生产供应基地,近年来北宁的农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4年,农业总产值实现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8元。80年代,以塑料薄膜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白色革命”,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为北宁农业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出现了高效节能温室、暖棚、冷棚等多种保护地栽培形式,四季均衡生产,丰富了“菜篮子”。随之而起的快速育肥猪、集约化养鸡、水果保鲜储藏等技术的推广普及,把北宁农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区域型、专业化、高效益的农业格局已经形成。
北宁能够发展到今天,农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撤县设市可以说是农业长期积累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农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仍是北宁市发展的“大头”。农业为北宁的发展奠定了平稳而雄厚的基础,不仅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可靠的供给保障,同时也为城市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尽管小镇不大,可这里人们的窗口意识却不同凡响。沟帮子经济开发区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建筑正一日日将这狭长的小镇向高处延伸,北宁人的目光将更加高远……
沟帮子是北宁市的一个小镇,可这个小镇的名气甚至比北宁市的名气还要大。
沟帮子人有着骄傲的窗口意识。火车一进沟帮子站,叫卖声早已不绝于耳。小到站前卖花生、瓜子、茶叶蛋的小贩,大到人群熙攘的商业城里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和暖人的笑脸,你会发现在这狭长的小镇上似乎处处满贴着“商”字标签。沟帮子经济开发区,正是缘于这里浓厚而活跃的商品经济意识而诞生于1991年。据初步统计,开发区内个体工商业户及私营企业已达2300家,产值1亿多元。除外来从事商贸活动的人员之外,仅沟帮子镇人中至少有5000余人从事商业性活动,平均每户人家中至少有一人经商。去年,这里的集市贸易额达3亿元,占全市的50%。
沟帮子是通往关内外的咽喉之地,京哈、京沈、沟海等铁路及102国道的交汇处。便利的交通,使得这里历史上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沟帮子熏鸡早已名震关东,近年来,开办在兰州、北京等地的分厂、分店,则大有“雄鸡一唱天下白”之势。据介绍,预计投资2.2亿元、集饲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大型企业集团——渤海禽业集团正在审批立项中,它的崛起,无疑会给这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注入更加强大的生命活力。
小镇唱大戏。东北最大的石棉瓦生产基地——锦州搏浪石棉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这个固定资产1800万元的企业几年前还是一个村办企业,总经理高应顺以农民企业家特有的质朴和简洁告诉我,他们的产品供不应求,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去年实现利税229万元。今年开发石棉瓦系列产品之后,争取突破1000万元利税大关。这个小镇类似的企业还有锦州顺达沥青责任有限公司、开关厂、锻压厂、化工厂、农药厂、润滑油厂、食品加工厂……去年,这里的工农业总产值为5.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达3.6亿元。渐成格局的工业企业已成为当地乃至全市经济的一大支柱。
农业是基础,工业是先导。北宁工业的迅速发展,必将为这座新的城市带来新的工业文明,必将使这座城市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农不弃商,商不误学。这是北宁人的精明和远见之处。满族人早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市委、市政府“一抓学堂,二抓打粮,三抓党建,四抓小康”的口号,更使一大批学子才人脱颖而出……
从1985年到1993年,北宁市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达到5699万元。如今,全市295所中小学已有275所达到了“办学设施标准化”,曾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基础教育先进县”,被省政府命名为“教育先进县”。中小学“四率”(入学率、巩固率、及格率、优秀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为全市培养了一大批各类专业人才。十年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万余名……
沿着四通八达的柏油公路来到各个乡镇,你会发现最好的房子必定是学校。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朗朗的读书声让人情不自禁地感受着一种蓬蓬勃勃的生机。于是,这古城的书香便无法不让人联想起医巫闾山桃花洞上那两间读书堂,一代贤相耶律楚材的母亲杨氏怎样在那里辛勤教子读书。耶律楚材刻苦用功,饱读经史,博极群书的故事,在古城早已家喻户晓,而蕴翠蓄苍的闾山上众多诗人墨客的登高舒啸之作,历代皇帝封爵、祭游的题封、碑刻,更将这一脉书香深植在古城人心中……
丰厚的文化积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今天。就文学艺术方面来说,今天的北宁在诗词、曲艺、小说、书法、工艺美术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人才队伍,而其中尤为突出的当推国画创作。如果说清代北宁有年希尧、曹玉山、陈秀廷、付雯、莲浦等名垂青史的绘画名家,而今天的北宁则有一支奋发进取、勇于创新的国画创作队伍。目前,全市业余、专业中国画作者达500多人,其中具有较高水平的就有50多人。近年来,他们的500多幅作品在国家、省、市展出,20多幅受到省级以上的奖励,300多幅作品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年轻的城市,古老的文化,现代的文明……今日小城春正浓。
撤县设市之后,北宁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市长常凤军说,政府工作如何尽快转入城市化管理程序,强化城市意识,发挥城市功能,扩大城市开放,提高城市知名度,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今后的工作和任务繁重而又艰巨。
我们坚信,我们也祝愿,一个繁荣而美丽的北宁市,一定会以更新更美的风采出现在辽西大地。(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北宁辽代建筑——双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