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吴海松和第九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2-19
第2版()
专栏:

吴海松和第九班
本报记者 曹葆铭
大冶钢厂轧钢车间十二工段第九班的生产,原来老掉在全工段的后面,现在不仅已经赶上了其他两个班,而且在劳动竞赛开展以来的九个星期中,他们还得了八次优胜牌。每次谈到这个转变时,九班的工人总爱从“吴海松来我们班上以后……”谈起,同时也不会忘记说:“车间的合理化建议运动,是我们组长吴海松打响了第一炮!”
吴海松是去年九月调来第九班担任轧钢机组长的。去年十月里全厂开展增产节约竞赛,条件是保证每日完成作业计划。领导上号召大家找窍门、挖潜力。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吴海松便团结九班的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共同想办法,提出了“循环轧制流水作业”的合理化建议,在轧钢车间推广,使该班从天天完不成生产计划,做到能够推动其他班一道提前完成了车间的增产节约计划。
原来他们轧小寸法的优质钢材,开胚和轧成品两道手续是分开进行的,要等开完了胚,将小钢胚重新加热,才能开始轧成品。开胚时,加热炉的工人很忙,轧成品时,轧钢机的工人很忙,很不均衡。而且一个班八个钟头的生产时间只有四个多钟头出成品。大家可急坏了,有的还编了句快板:“一时闲来一时忙,两点半钟是冤枉(指没出成品的时间)。”吴海松这时便考虑:“得想个办法叫生产均衡,把两个半钟头的空闲时间消灭掉”。星期天,别人都上街看戏去了,他一个人还躲在家里苦心思索,终于找出了“开胚与轧成品同时进行”的苗头来。又过了几天,他最后琢磨出将大小钢胚同时加热的“循环轧制流水作业”法来。
十月二十六日,正是车间劳动竞赛全面展开的第五天,作业计划比过去提高了百分之十五。按照旧办法这是很难完成的。连计划员都说:“够呛!”九班便用吴海松的新方法进行生产,一开车便是前面开胚,后面轧成品,空闲时间给消灭了。虽然在他们班里只试验了三个多钟头,当天的计划却已超额完成了。不过,因为劳动组织得还不够好,有的人看见别人忙不过来,便去帮助,却丢下了自己的工作,搞得很乱;同时地方狭窄,运送钢胚的路线没划清,有的红钢胚就从工人的衣服上拖过,把工作服都烧焦了。因此按新的方法干了三个多钟头以后,吴海松便连忙叫停止:“这样乱得很,可危险啦!要是谁被钢条烙伤了,怎么也补偿不了这个损失!咱们研究好以后再继续干。”
下班后,吴海松便考虑怎样才能把劳动组织搞好,防止事故。像着了迷似的,无论在澡堂里、在学习会上或回家的路上,他都跟大家商量这个问题。当天下午,他们商量出这样一个办法:将每个人的工作加以固定,谁都不能随便离开岗位,同时又挑选出一些机警灵活的青工,按照规定的路线交叉运送红钢胚。
第二天一试行,生产很顺利。大家越干越高兴。一个班整整出了七个多钟头的成品。
“今天出了多少?”交班时,第七班的组长问。
“比往常多百分之七十,质量满好。”
“哎呀,咋出这多?”
吴海松便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第七班,临走时还不放心地叮咛道:“可要把工分好,防止伤人事故!”九班的办法,七班也实行了。
事情是一通百顺,吴海松连续找窍门提高生产的行动,很快就影响到别的工人,老工友邹华堂在学习会上激动地说:“我也有个窍门,过去怕试验不成功,招人笑话,没敢提出来。现在也请大家跟我参考参考。”后来,邹华堂这个改进装钢方法的建议也实现了,使大寸法的优质钢材的生产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七班推广吴海松的建议,使生产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车间有组织地推广后,使各种小寸法的优质钢材的生产也普遍提高了半倍。
从吴海松这次建议开始,轧钢车间掀起了合理化建议运动的高潮。在短短的一个半月中,群众提出了二百五十多条建议,现在已经实现了五十多条,使各种优质钢材提高生产一倍左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