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阅读
  • 0回复

为农民撑起“保护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21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为农民撑起“保护伞”
王慧敏
一位以前采访过的养殖大户日前来京,闲谈中问起养殖情况,不料他连连摇头,长叹一口气说:“不养了!不养了!再也不养了!!还是种地安生……”
惊问其故,这位养殖户一脸悲戚地叹道:“前年,养的一塘鱼,眼看就要出塘了,谁知被人下了毒,三四万公斤的大鲢子,全都肚皮朝上漂了起来。全家人好不容易抽干了水,清了塘,又下了几百公斤鱼苗,为了补回损失,还贷款在塘中加养了珍珠,可去年10月份,又被人给毒死了。”说到这里,他不胜唏嘘。
“你找村领导了吗?”我忙问。
“找了。可找了又有什么用!第一次出事,俺就找了村领导,领导们也都到现场看了,嘱咐俺以后多加小心,可……唉!现在,看你冒了尖,就有人眼热找麻烦。”
这位养殖户的遭遇,目前在农村,已非个别现象。笔者手头的一份资料显示,仅去年7月份,陕西某地区发生的毒杀家畜、破坏庄稼之类的案件就上百件。江西某县,去年一年被盗耕牛达500多头。
这些案件的发生,多是因“红眼病”所致。其客观后果是造成农民盼富裕而心忐忑,奔小康而脚趑趄,这样,难免会挫伤农民致富的积极性,因而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笔者看到一篇来稿,就是讲的这种情况:浙江省江山市坛石镇际上村的65亩连片良田所以无人承包,不是土质贫瘠,也不是承包款过高,而是因为这个村里有两三个坑农害农分子,种田大户等富裕农民都是他们骚扰破坏的对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农民欲富而不能,那是因为政策制约。现今,党的各项政策为农民致富提供了空前优裕的环境,这个环境,怎能容忍少数不法分子去干扰破坏?杜绝上述事件,除需完善有关的法规外,就得靠我们的基层干部去为农民撑起“保护伞”了。
事实证明,哪个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好,哪个村就秩序井然;哪个村的干部为群众“遮风挡雨”,哪个村的发展步伐就快。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刘庄,不都是这样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