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重听岁月的声响——明代鎏金编钟回归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2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重听岁月的声响
——明代鎏金编钟回归小记
本报记者卢新宁
紫红色丝绒布幔被两个文明古国子孙的手轻轻揭开,丝幔下,镶着绛红色木框的玻璃柜中静静地躺着那只鎏金铜编钟。
4月21日中午,北京天坛祈年殿汉白玉塔基下,无数双热切的眼光里,漂泊海外93年的明代鎏金编钟重归故土。
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的手与印度驻华大使达斯古普塔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阳光下,雕龙琢凤的编钟金光烁烁,夺人双目。
春光中游览的人们好奇地围拢过来,他们因此听到了一个编钟的故事,听到了近一个世纪前脚下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1年)的天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永乐皇帝朱棣以后,历代君主就是在这些编钟清越悠扬的敲击声中,拜倒在金碧辉煌的殿内,乞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而,几百年后,这些祈愿被八国联军的枪炮火光碎成轻尘。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美侵略军自永定门入城,将这块神圣的祭祀之地选作联军总司令部和总兵站。昔日皇家祭坛上燃起冲天硝烟,那些珍贵的神器、贵重的宝物被侵略者洗劫殆尽,其中包括演奏祭天神乐的那套16只编钟。
1901年,一位叫道格拉斯的英军少校将其中的一只劫走,带到了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作为战利品陈放在印度一骑兵团军官俱乐部里。精美的编钟印在了在此服役的一位叫乔希的印度青年心里,他梦想有朝一日能将这珍贵的文物归还原主。数十年后,年轻的乔希成为印度陆军参谋长,一年前访华时,他郑重将这个特殊的礼物交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张万年之手,了却了自己多年的心愿。
编钟由总参谋部外事局代为保管,并由国家文物局精心组织了专家鉴定,确定这只重17.5千克的编钟为明代所制,其形态完美,鎏金匀厚,工艺超绝,国内罕见,应为国家馆藏一级文物。
乔希上将没能参加今天盛大的编钟回归天坛移交仪式,他于不久前故去。但是他那句“印度不应该保留不属于印度的文物,应该物归原主”的朴实话语,以及他为今天所做的一切,使这个不寻常的春日灿然生辉。它让人看到了一个有着古老文明和美好传统的国家的人民金子一样闪光的品质。
腾燃的金光灼痛了听众的眼睛,刹那间,这编钟仿佛有了脉搏和呼吸,它蕴含着一个文明古国百年忧伤和叹息,也满带着另一个国度的真诚和友谊。眼前的编钟在近一个世纪的漂泊之后幸运地重返家园,它的那十五个“兄弟”又流落何方?据悉,天坛公园将制起钟架,挂其一而期其十五。期待着有那么一天,在古坛翠柏间重听那曼妙的乐章,轻轻奏响……
(附图片)
已故的印度陆军参谋长乔希与张万年总参谋长观赏明鎏金铜编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