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一位美国女教师的声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22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一位美国女教师的声援
陈鲁直
我没见过这位美国妇女,但又仿佛见过似的。那是1939年的初春时节,日本军阀发动的全面的侵华战争已近两年,在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的一所初级中学里,一位30来岁的英语女教员登台呼吁抗议日本侵略中国,得到全校2000多师生的响应。
布朗克斯区是美国名作家爱仑坡住过的地方,是纽约市著名的大学区,这所以赫尔曼·里德尔命名的初级中学在当时也赫赫有名。全校学生约2600人,校长爱德华·兰德尔·麦盖尔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教育家,在学校实行学生自治:全校为一个市,设市议会、市长、市法院,议员、议长、市长均由学生从学生推选的候选人中普选产生,法官也从学生中选任,这一做法在美国也是少有的。最近去美国开会,竟见到了当年当选为该校“市长”的尤金·利伯帝先生,那时他不过14岁,但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他仍记忆犹新。
那位女教师,人称吉利丝博士,是一位很受学生爱戴的学者。经利伯帝先生一描述,这位身材颀长、剪着短发、戴着眼镜,为人正直、办事认真的女士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立在我的眼前了。
利伯帝先生向我出示了那份他保存至今的1939年3月29日校报《里德尔新闻》。这是一张略小于普通报纸的对开校报,头版头条通栏标题为:“吉利丝博士呼吁为中国人民采取联合行动”,报道了3月21日她在全校第九届学生年会上的讲演。据报道,她揭露了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战争暴行,谴责日本军阀不分年龄、性别滥杀无辜,使妇女儿童沦为战争的主要牺牲者。她还批评美国政府助纣为虐,向日本出售战争物资,特别是飞机。她用数字说明日本54.5%的进口战争物资来自美国。她当场散发了由她起草的致罗斯福总统的一封信,呼吁停止向日本运送军火,否则美国人民要对苦难的中国人民的死亡负责。
可以想象,当时有千千万万的美国人和其它国家人民同情中国,但是这位普通女教师的行动尤其令人感动,实属难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当时正在上海读初中,曾参加少年剧团演出慰问坚守过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长领导的八百壮士,没想到在太平洋的彼岸还有这样一位可以作为师长的美国妇女也在为我们大声疾呼。
利伯帝先生当时不但在场,而且响应了吉利丝博士的号召,在信上签了名。这封信会后便寄给了罗斯福总统。他说有很多学生都签了名,真是有什么样的先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利伯帝先生后来参加了对日作战,并最先参加了对日本的占领。这位当年的“市长”虽然仍住在布朗克斯区,但已不知老师的去向。她如健在,应是90岁的老人了。
在同一页校报上,我发现有校长麦盖尔先生对该校学生服务团的讲演,他说:“人格不是一件能穿的东西,打扮得整整洁洁也不能表现它。那是一种只能发自内心的东西,反映在你的性格里。”我想这可能就是他办教育的信条吧。他能让吉利丝博士在全校大会上发出那样的正义呼声,不也正显示了他本人的人格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