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农民王守义参观工厂以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2-20
第2版()
专栏:

农民王守义参观工厂以后
傅冬
不安心种庄稼
北京东郊有个大黄庄,庄里有个青年农民名叫王守义。这个小伙子身强力壮,地里活样样能干,可他偏偏不愿种庄稼。他看见工厂的烟囱一天比一天多,村里的年青小伙子一个个往工厂跑,眼热的了不得。隔壁那个叫丁少权的工人,进厂才几年,就骑上了雪亮的自行车,身上穿的干净利爽,又是毛衣又是毛裤,谈起问题来,也很有一套。王守义想到自己整年在地里转,累得腰酸腿疼,打下的庄稼还不一定够一家子吃,碰上个涝、旱年,还扑一场空。王守义最苦恼的是下地不能学文化。所以他常常对人说:“种庄稼没出息。”成天寻思着进工厂。
去年五月东郊酿酒厂盖房子,王守义找到一个机会去作小工,一进工厂,他就把互助组的事忘得干干净净。下工回来,互助组的组员来找他谈问题,他都懒得答腔。组员王瑞说:“你们这些‘骨干’都去作工,叫我们给你们种地,虽说给钱,但比不上你们作工拿的钱多,傻子才干这份差事。”吵着要退组。互助组的组长也无精打彩,提不起劲,好好一个互助组,就这样四分五裂,又变成各干各的。
“没有粮食,机器怎么能动”
十二月中,区委组织村里的人去参观工厂。王守义去的是东郊面粉厂。一进车间的门,王守义就感到自己的眼睛不够使唤了,那机器转得好快呀!看得人眼睛都发花了。工人告诉他,厂里五十多个工人,每天生产一万一千多袋面粉。王守义想在村里用驴子磨面,一天才能磨五、六十斤。算下来:村里一百个人,一百头驴和一百个磨一天的生产才顶工厂二十五个工人一天的生产。王守义越看越觉得工业重要,恨不得当下就站到机器旁动手干起来。他详细了解了一下工厂的发展情况。这个工厂在一九五零年十二月才开工生产,那时一天才出四千多袋面,第二年升到一天七八千袋,现在一天已能出一万多袋了。给王守义介绍的那位工人说到这里热情地握着他的双手说:“工厂发展得这样快,这是和你们努力生产供给我们好麦子的功劳分不开的。要不,我们的机器怎么能动?”说得王守义满脸通红,他们那里知道他心里的病呢?
看完机器以后,大伙坐下来谈天。一位工人热情地跑过来找王守义。见面头一句话就问:“春耕准备得怎样了?”接着就打听“有没有参加互助组?”“互助组有没有订生产计划?”他提的问题真多,他问了前年的收成,又问去年的。还问有没有采用苏联的先进经验种地?净是生产上的事儿。临别的时候,那个工人再三嘱咐王守义,回去好好把互助组整顿整顿,多种些好的小麦,供应工厂。工人说:如果送给厂的都是好麦子,那么工厂就可越开越大,越开越多,乡里也就可早日用机器种地。
“不能光看着别人划船”
参观工厂以后,有一天,王守义有事经过双桥国营农场,他看见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同志驾驶着一个拖拉机在练习耕地。那个拖拉机很大,后面挂着七个犁刀,一走过去,地下就翻起几条沟,足足有一尺深。那个女孩子坐在机车上,嘴里哼着“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子,看样子一点也不用力。王守义看得发呆了,他想:“这不也是耕地吗?这样的农民和工人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自己老觉得种庄稼没出息?工人同志那样紧张地生产,为什么自己还糊里糊涂闹情绪?多么近视啊!”他不由得埋怨起自己来。
王守义开始想互助组里的事。他对组里的人说:“我们已经坐上了社会主义的大船,我们不能光看着别人划船,自己不动手呀!”大伙聚在一起回忆了一下:单干的那阵,一亩地只能打一百八十斤到二百斤玉米,前年参加了互助组每亩地就打到三百斤。大伙越谈越觉得互助起来好,一个组员说:“听人家说,吴玉书生产合作社一亩地已经打到四百八十斤玉米了。”王守义趁热对组里的人说:“只要大伙把互助组整好,如果愿意,就可以组织生产合作社,再努一把力,还可以用拖拉机耕地呢!那时就可以过像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那样的美好日子了!”互助组的人看过不少写苏联农民生活的电影片子,一听说只要自己使把劲,就能过那样的甜日子,都乐开了。经过大会、小会个别谈话,那四户要退组的也不退组了。一个组员有头骡子过去他觉得干互助组没啥意思,就整天出去拉砖,王守义找他谈了几次,他也乐意用骡子给互助组耕地了。村里有几家看见他们这个互助组有起色,也要求加入。互助组转变得这样快,连王守义自己都没想到。前些天,他到全村跑了一圈,看见组员都在忙着准备肥料,种子都早已选好了。王守义谈到这里兴奋地说:“想起我早先的思想真是好笑!看了工厂,才知道,工厂是‘机器工厂’,我们是‘粮食工厂’,谁也离不开谁!”他又告诉我:“互助组组员的思想,现在都搞通啦!政府号召卖余粮的时候,全组八户就卖了三千五百斤粮。大伙都说要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和工人一道建设社会主义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