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飞鸟恋故林赤子重报国鞍山钢院17位“洋博士”回国展宏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2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飞鸟恋故林赤子重报国
鞍山钢院17位“洋博士”回国展宏图
本报讯“我要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鞍山钢铁学院29岁的青年教师陈学波,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电气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后,去年4月辞去高薪挽留毅然回国,教书育人,在教学与科研的舞台上大展才华。陈学波只是近些年来鞍山钢院先后回国的17位博士、硕士、访问学者中的一位。
建于1958年的鞍山钢铁学院几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大学生。为了加快学院教学和学院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师资水平,自1983年始,鞍山钢院陆续选派了50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到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国深造。对这些出国深造的青年教师,学院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生活待遇上给予照顾,在他们回国后,又尽力为他们创造教学科研条件,优先解决住房、工资晋级、职务聘任等问题。近几年来,先后有17位“洋博士”学成归来,回到母校任教。
这些青年教师不忘祖国恩情,在国外勤奋刻苦学习,达到相当的造诣,受到了导师的赞誉。国外的企业及科研院所纷纷挽留他们,有的出高薪聘请,有的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为他们签发“绿卡”。但是,这些“洋博士”不为所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祖国,为母校培养更多的人才,让祖国早日富强起来。
这17位“洋博士”回国后,很快挑起教学科研重担。今年46岁的郭殿才,在比利时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0多项,1991年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1992年获冶金部二等奖,获省劳动模范称号,被提升为该院冶金系主任,晋升教授,还获得了政府特殊津贴。采矿系副主任、教授李晓安,今年37岁。他1986年在贝尔格莱德大学获博士后,谢绝导师挽留和高薪聘请,第7天就启程回国。回院后先后负责了国家、省、市和企业委托的18项科研项目,特别是他在菱镁矿提纯及深加工综合利用、红铁矿浮选、磁选精矿提纯及超纯铁精矿制取等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相当的建树,获得了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现在,鞍山钢院这17位学成归来的“洋博士”,都已成为学院各学科的带头人。他们共指导研究生51人,研究科研项目56项,取得科研成果20项,获国家专利3项,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1篇。(陈光明段涧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