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加强人生观教育反对拜金主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25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加强人生观教育反对拜金主义
陈先达
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加强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育。这不仅关系到党的建设,也关系到培养、塑造青年一代的问题。
人生观的教育,涉及的方面很多。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提倡集体主义,反对拜金主义。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又必须从理论上弄清市场经济和拜金主义的关系。
“搞市场经济就要拜金,拜金不拜权,认钱不认人。”这种看法完全混淆了经济规律和道德规范的界限。抽象地鼓吹拜金比拜权进步是不对的。由封建的特权和人身依附关系转向以货币为媒介的等价交换的市场关系是一种进步,但这不等于说,作为人生观的拜金主义比拜权主义进步。拜金主义是一种腐朽的人生观,它把人生的全部意义、目的和价值归结为追逐金钱,是极端的利己主义。在特权盛行的封建社会,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就反对拜金主义。中国早在晋代就有人写过《钱神论》,揭露拜金主义的罪恶。资本主义盛行的是拜金主义,但拜权主义并没有因此就销声匿迹。利用权力谋取金钱,利用金钱贿赂官员的事例,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罕见。在当代,拜金主义和拜权主义是相结合的。拜金主义不仅不会也不能抵制拜权主义,相反,它开辟了一条通向拜权主义的方便之门。在我们的社会,如果不反对拜金主义,就无法抵制和清除腐败之风对政府公职人员的侵蚀。要把反腐倡廉进行到底,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拜金主义。
也不能抽象地说“认钱比认人好”。在市场经济中,当然应该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反对任何人利用自己的权力、特殊身份和关系,进行不正当的经济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认钱不认人。但凡事都有个度,有个范围。等价交换是人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关系,它不能囊括一切。社会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关系。如果把人与人的一切关系,如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以至个人与组织、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都归结为等价交换的市场关系,实际上是把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把自己的全部愿望、情感、活动都淹没在利己主义冰水之中。这只能腐蚀人心,毒化社会,其后果是不难想象的。
毋庸讳言,市场经济为拜金主义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客观条件。市场经济必须以货币为中介。在整个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中,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着重大作用。正因为货币具有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特性,拥有货币,就能获得商品和满足需求,因此在适宜条件下,货币就会从流通手段变为人们追逐的人生目标,产生拜金主义。马克思对这一点作过深刻的分析。他说:“货币,因为具有购买一切东西,占有一切对象的特性,所以是最突出的对象。货币的这种特性的普遍性是货币的本质的万能;所以它被当成万能之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第一五○页)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下,拜金主义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但不能认为它是积极的、正当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许多进步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反对拜金主义。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批评货币颠倒了一切价值观念;巴尔扎克在《高老头》、《欧也妮·葛兰台》中对拜金主义贪婪者的丑恶灵魂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鞭挞。不少开明的资本主义企业家也并不把拜金主义视为人生的信条,而是把热心公益、资助文教作为道德高尚的表现。这说明,即使在私有制社会,无论中外古今,凡是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的人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鄙视拜金主义。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建立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总体目标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发财致富,而是为了发展和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其蕴含的道德和文化要求而言,同集体主义并不排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培养积极主动、拚搏进取的创业精神,而且有利于形成和发扬扶贫助弱,对社会多做贡献的道德风尚。可问题还有另一方面。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以货币为中介的市场关系的广泛渗透,都会诱发、滋生和助长人们的拜金主义思想。拜金主义思潮的泛滥,必然妨碍甚至破坏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辩证法,避免片面性,注意到这种危险性,认真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