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哲学研究的新趋势——全国第四次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26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动态

  哲学研究的新趋势
——全国第四次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研讨会综述
刘志光
自1985年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研讨会召开以来,应用哲学的研究已开始成为我国哲学理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不久前在华南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第四次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与发展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
与会者认为,邓小平同志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他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既立足于国情又面向世界、既正视现实又放眼未来、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应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和方法去思考和解决我国社会发展的条件、动力、方向、道路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包括应用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点,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的观点,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应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观点,正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应用联系和发展统一的观点,开创了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应用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提出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构想;应用物质和精神统一的观点,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应用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的观点,强调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应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统一的观点,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应用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观点,指出了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总趋势;等等。邓小平同志这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应用的最新最重要成果。
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哲学要将转轨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作为理论研究的着眼点;要认真概括和总结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新观念、新方法和新问题;要关注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目标上发生的变化,引导人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和发展自身;要积极地吸取现代西方哲学中有价值内容来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会者在这样一种基本共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就哲学的应用和发展问题发表了看法。有的代表指出,应用哲学的前途就是反思我们的哲学。他们列举了近年来在我国“哲学贫困”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认为最根本的症结还在于哲学理论与社会需要两者之间的不适应,并指出“脱贫”的关键是靠哲学工作者自身的努力,必须面向和贴近社会,发现和概括社会现实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起到更新人们的观念、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的作用。
还有的代表概括了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作用的两种主张:一种主张是研究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本身蕴含的各种哲学问题,如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组织结构、组织性质、基本功能,市场经济的活力、生命力、优势、劣势等等;另一种主张是把市场经济作为新的哲学研究工作的“场景”,在这个新的“场景”中更深入地研究一些“老问题”,更新颖地思考一些新问题。并同时主张更要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要研究市场经济运作过程中人的企望及其产生、人的需要及其满足人的行为及其规律、人的价值及其实现等等。
随着应用哲学研究的深入,必然要提出应用哲学的方法论问题。研讨会在这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探讨,认为近代哲学一开始就表现出对传统思辨哲学的不满,并表现出主张应用的倾向。这就使其在往后的发展中,在继续研究思辨哲学的同时,自身也发生了分化。这些分化成的哲学学科,在构造其特有的哲学内容的同时,也十分关注该领域的方法问题,近代以来,哲学对科学的方法功能,甚至成为哲学的主要功能了。针对目前哲学界的一些比较盛行的做法,有的代表指出:哲学的应用不是“侵入”或混同于其他具体的学科,也不应把应用哲学看成是一种可操作的原则,哲学的应用应该始终贯彻着人文精神,以人文精神去关注、提炼、指导社会生活。
也有的代表认为:哲学应用于现实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肯定性的哲学辩护,另一种是否定性的哲学批判。哲学的辩护旨在哲学与具体现实之间进行直接的相互对应的说明、论证和注释;哲学的批判则要对现实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予以揭示和剔除,并通过相应设计的实践活动对现实进行合乎理性的干预和改造。只有批判的哲学才是富有生气和希望、具有无限潜力和前途的哲学。
对此,与会者强调,必须建立哲学理论工作者和企业家之间的联盟,使哲学的研究视线由哲学家的书斋和课堂逐步伸向市场、伸向社会实际应用;同样企业家也通过结成这种联盟,逐步培养自己成为有哲学素养的企业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