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父女也应是朋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28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初中生小霞喜欢上戏曲学校,父亲却希望她上完高中上大学,于是,两代人发生了冲突。小霞来信求助。我们告诉小霞,文化知识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你应该读完高中后再选择生活道路。我们也想对小霞的父亲说,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是好事,小荷才露尖尖角,千万不要连根拔起,对孩子的选择不妨心平气和地商量商量。因为——
父女也应是朋友
我是一个中学生,今年16岁。16岁的女孩子本该无忧无虑,欢欢乐乐的,可我却整天愁眉不展,痛苦不堪。因为我遭受了一个沉重的打击。
从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爸爸就教育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考大学。可我最喜欢的是唱歌、跳舞,对音乐入迷。我还经常学着电视里的演员演小品。也许我天生就适合搞文艺,学这些东西我比一般人学得都快。所以我下决心要当一名好演员。可是我爸爸却始终不同意我学表演。
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看我爱跳舞,就让我去少年舞蹈班,但爸爸就是不让我去。上中学后,我曾给许多艺术学校写信,希望他们能同意我去报考。不久前,一所省戏曲学校回信,说欢迎我去他们学校报名。当我看了信后,高兴得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拿着信给全家人看,大家都不反对,只有爸爸不同意。我失望了,那天夜里,我失眠了,哭红了眼。
为什么我就不能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呢。现在我该怎么办?请你们帮帮我吧!
山东兖州市张红霞小霞的爸爸:
你好。我们不曾相识,是你的女儿小霞给了我们交谈的机会。
从信中看,小霞正在为你阻止她去戏曲学校报名而烦躁、痛苦。她在信中虽没有说你的心情如何,但我能想象得出,你也一定在因女儿的痛苦而焦虑,因为疼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这种爱的天性在生活中经常表现为,爱子之情越深,望子成龙之心越切。而我们在衡量孩子是龙是虫时,往往只用一把尺子:能否上大学。人们总觉得,唯有大学之门,才通往成才之路。当然,希望孩子上大学的愿望并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
也许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作为自己的后代,不仅仅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还应该延续自己的事业,或者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变为现实。而孩子们却不这么看。他们觉得应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于是,两代人之间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愿望,难免不发生冲突。
其实,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时刻起,做父母的不仅给了他们生命,也给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权利。想想看,那个只知道用哭声来表达各种需求的小生命,学会了用不连贯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要求,学会了说“不”。再到后来,他们会甩开大人牵着的手,自己过马路。这不都是孩子的独立意识的萌发和体现吗?那个时候,面对孩子的日渐独立,做父母的的心里充满了“我的孩子就要长大了”的喜悦。今天,孩子们真的长大了,像一只羽翼初丰的小鸟,翻飞出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觅食了。这时,做父母的是不是该欣喜若狂了呢!
所以,当孩子们为自己将来作出决定时,即使他们的选择不中我们的意,也应该先肯定他们的这种独立意识,然后再心平气和地帮孩子分析分析,最适合他们发展的方向在哪里。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非常可贵,小荷才露尖尖角,千万不要连根拔起。再说,兴趣是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人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认为这能把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选择志愿的问题上,如果孩子想往东,我们硬拉向西,南辕北辙,那么孩子或产生逆反心理,公开对抗;或勉强顺从,消极应付。在这种情况下,激情和创造力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客观上会影响他们在事业上的充分发展!
我的周围有许多为人父母者。每当我看见有些父母早上为孩子穿衣、洗脸,甚至连牙膏都挤好时;每当看到他们休息日拖着孩子上好几个培训班,自己在教室窗外一小时一小时地等候时,心里的敬意与疑惑并生。这些为儿熬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人们,做父母可算做得尽心尽力,但尽心尽力不等于成功。那些在父母的超级呵护下长成的孩子,大多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经受不住雨打风吹,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便不知所措。成功的父母,不仅给孩子一次生命、一个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具有一种独立健全的人格。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纷繁的世界,而终归有一天,孩子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父母的庇护都将鞭长莫及。你的女儿小霞渴望独立,渴望自己去干一番事业,是件可喜可贺的事。
谈到这里,我想顺便告诉小霞:你的父亲希望你能上大学,完全是好意,你要理解他的一片苦心。另外,你千万不要忽视科学文化的学习,要知道良好的知识素养是每一个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丰富知识的演员怎么能准确地理解所要扮演性格各异的角色;一个连角色都理解不了的演员,又怎么能塑造出成功的艺术形象?所以我觉得你最好先静下心来衡量一下自己的文化基础,然后再决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我还想提个建议:要用平和的心态倾听、思考长辈的意见。因为他们经历多、见识广,生活经验丰富。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位老作家的散文《多年父子成朋友》。希望你们也能像朋友一样,平心静气地谈谈,最终取得一致。
《读者之友》版编辑张善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