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震动大连的见义勇为群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4-2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震动大连的见义勇为群体
本报记者张书政
2月11日黄昏,正是下班的人们乘车高峰。大连市一辆8路公共汽车缓缓驶离市中心的起点站“动物园”。
车抵“鞍山路”站,女乘务员王芳、周为平开始验票。一个叫孙国义的男乘客嚷道:“没票!”
两名青年女乘务员见此人挺凶,没再理他,继续往前查票。突然,孙国义揪住小王的披肩发,用力一拽,另一只手向小王头上连击数拳。周为平赶忙制止,这个家伙一抡胳膊,把小周甩倒在车座下面。小周被乘客们扶起来。孙又拽住小周、小王的长发,一松一拽,使两个姑娘的头互相撞击着……
乘客们愤怒了,纷纷斥责歹徒。
孙撒开了两个女乘务员的头发,居然从大衣兜里掏出弹簧刀,凶狠地向王芳刺去,小王机警地躲闪开了。好几个乘客拥上去,有的拽胳膊,有的去攥手脖子,与歹徒搏斗着。
“咣!”青年乘客、大连商场电工刘伟重重的一拳击到孙的脸上。随后又一个飞脚,把孙踢个趔趄。
孙放过了女乘务员,猛一回身,向刘伟连捅几刀。
女司机张静波听到车厢后部好像打起来了,迅速停车。乘客们大喊:“快把这个家伙抓住!”“他手里有刀,快把他踹下去!”
歹徒被众人踹下车去。车门关闭。他又吵骂着用刀柄砸碎两块车门玻璃。
身负重伤的刘伟和两个素不相识的青年乘客火速下车,去追歹徒。
刘伟的伤势太重,只跑出几步远,便倒下了。大连商场共青团员张英立即和8路车司乘人员一道组织乘客搭“人墙”,拦截迎面驶来的出租车。
出租车停下了。车门上写着“李家街道私有”,车主兼司机也是个见义勇为的汉子。他和张英等将刘伟抬上车,风驰电掣般地驶向最近的医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刘伟当晚经抢救脱险。
歹徒砸碎车门玻璃后,堵住一辆出租车,逃离现场。
出租车司机杨雁翔年仅21岁,看上去还像个孩子,可是他胆大心细,遇事沉着。他发现乘客打车时神色慌张,身上有血,手里还摆弄一把弹簧刀,就暗暗记下了他的相貌、衣着和所进的大楼和楼洞。
杨雁翔没再揽客,而是车返这位特殊乘客打车的地点“香炉礁”,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民警郑培德、张忠祥、阎峰询问歹徒的去向,人们都说是打“的”逃跑的。这时,恰好杨雁翔返回现场,走到警察跟前说:“是我拉的!”小杨讲了他记住的歹徒相貌、衣着和去处,又用出租车拉着警察去捉拿歹徒。
20多分钟后,歹徒束手就擒。
歹徒孙国义,41岁,是东北机电化工物资站工人,1979年,曾因伤害罪被判刑3年。
“‘2·11’见义勇为群体”震动了滨城大连。刘伟被市委、市政府树立为学雷锋标兵,市总工会给刘伟记大功,团市委授予刘伟“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人们络绎不绝地到医院慰问他。这个见义勇为群体中的其他同志,也被有关单位表彰。
有一位叫林辉的同志给大连日报社打电话说,演员演戏还有“掉链子”的,这个群体涉及那么多人,竟没有一个“掉链子”的。
是的,这一见义勇为的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正因为是自发形成,又配合默契,更加重了这一群体的价值砝码。大连人都认为涌现出“2·11”见义勇为的群体是令人鼓舞的,因为这是一个群众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的范例,这个范例说明,当歹徒袭击时,只要群起而攻之,还是坏人怕好人,好人能战胜坏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